(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宏观经济点评:企业贷款有力支撑信贷“开门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7.06万亿元,前值28507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前值增加9.9万亿元。
信贷:总量改善,“开门红”表现不负所望
1月信贷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
1、居民端信贷较为平淡。居民贷款新增4438亿元,同比少增5363亿元。1月春节假期如何影响居民贷款?一方面,春节假期加大居民消费需求释放,银行营销力度提升也会拉动消费贷增长。另一方面,春节前居民偿还贷款的倾向增加(年终奖发放),以及节前购房需求相对低迷,对零售贷款起到负向作用。1月数据结构看,居民各期限信贷增长偏慢,短贷减少497亿,同比少增4025亿;中长贷正增4935亿元,同比少增1337亿元。同春节在1月的2017、2020、2023年均值相比,居民贷款仍少增1040亿元,可比口径下弱于季节性。或指向2025年春节对零售信贷的负面拉动略强于消费的正向拉动,居民消费活跃度平稳,消费贷投放力度不高。
2、对公是“开门红”重要支柱,企业中长贷迎拐点。1月新增企业贷款4.78万亿元,同比多增9200亿元。结构有所改善,企业中长贷时隔18个月后同比多增,短贷季节性走强。企业中长贷新增34600亿元,同比多增1500亿元。企业中长贷结束了长达1年半的同比少增,且达到了历史同期次高值,反映银行对公“靠前发力”的意愿,以及前期项目储备较为丰富。同时,考虑化债置换贷款在进行,企业贷款读数是克服扰动后的高增,“开门红”成色尚佳。开年对公贷款投放除前期储备项目外,部分股份行、城商行还倾向于尽早投放城投类贷款。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800亿元,比过去5年均值多增6749亿元,增长明显;表内票据负增5149亿元,同比少减4584亿元,1月票据利率大幅走高,结合票据融资负增,可能存在银行以短贷代替票据的情况。但短贷超季节性高增也一定程度上确认信贷结构的改善,实体融资需求边际回暖。
社融:社融总量走强,信贷和政府债券为支撑
1月社融增加70600亿元,同比多增5866亿元,增速维持8%。新增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52200亿元,同比多增3799亿元。信贷“开门红”有效支撑社融增长。政府债券净融资新增6933亿元,是2020年以来的季节性新高,同比多增3986亿元。1月特殊再融资债净融资额约为1317亿元,同比增加1423亿元。其他分项方面,企业债券融资小幅改善,同比多增134亿元。非标融资总体少增,表外票据和信托贷款分别同比少增983、109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多增808亿元。剔除政府债的社融存量增速录得6.11%,环比小幅下跌。
广义货币:可比口径下M1增速较前值回落
1月M1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至0.4%(与可比口径回溯的12月增速1.2%相比),M2回落0.3百分点至7%。M1口径修订后,将居民活期存款纳入统计,弱化了春节效应居民和企业存款“跷跷板”的扰动。2024年1月M1回溯后的可比增速为3.3%,高基数下1月M1增速较前值回落。存款结构看,节前居民存款多增符合季节性,受缴税等因素影响私人部门存款向政府部门转移。居民存款同比多增29900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少增13460亿元。非银存款流出11100亿元,或受同业活期纳入自律管理影响。财政存款增加3324亿元,同比少增,可能因素或是私人部门存款转移不及往年,或财政支出高于季节性。在非银存款拖累和高基数影响下,M2增速小幅回落。
总体来看,1月信贷“开门红”成色合意,总量结构均有改善。企业贷款为主力,体现金融机构在政策引导下加大对公信贷投放,并优化信贷结构。但也要看到居民端信贷需求改善缓慢,春节消费场景对信贷的拉动效果有限;企业信贷走强更偏政策和机构投放节奏因素,向后看,实体经济需求的实质性改善仍需观察后续数据。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