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策略专题报告:中国制造业“登顶”的路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全球制造业格局的不可逆转变。中国通过提升制造业复杂度、构建完整产业链,已打破美国主导的“垄断分工模式”。美国通过资本、技术、市场控制全球分工的模式已现疲态,长期无法遏制中国崛起。
资本过度逐利,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受抑制。金融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金融市场定价,鼓励企业垄断,遏制资本开支,最终反而抑制了科技和经济发展。
各地区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短板有所不同:美国重控制&轻发展终而失控;欧洲重供应链&轻新产业,长期失去优势产业;日本因全球分工模式持续空心化;韩国和中国台湾过于依赖半导体,未来可能面临冲击。
中国崛起或将带动全球重返效率优先。美国的全球化框架为了追求绝对话语权、控制力和垄断的回报率,但丢失的是效率,长此以往金融的繁荣为美国模式的衰落埋下了伏笔。伴随中国的崛起,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重回效率优先模式。
中国崛起的核心路径是制造业复杂度提升与自主可控。中国制造业从低端代工向高复杂度领域(半导体、新能源、AI硬件)延伸,并通过“自主可控”战略降低外部依赖,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模式的特征是规模优势与“以量换利”。中国通过低价高质输出和规模效应抢占全球份额,但利润率(ROE)未显著提升,表明其依赖“量”而非“垄断定价”实现扩张。
中国制造系统将不断向上迭代,并广泛为制造业赋能产品力,不断扩大中国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
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持续迭代形成“系统性竞争优势”,制造业龙头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中国制造业不断迭代推动成长行业能够持续获得利润,且全球竞争格局持续改善。国家资本推动成长行业供给迭代,同时推动传统行业供给约束。制造业或将长期获得未来成长性硬件的需求扩张。长期来看中国系统性优势制造能力需要系统性重估,也是市场走强的基础。中国制造业优势或将扩散至AI产业,强化中国科技软硬件的产品力,加速中国科技全球化,看好AI相关软硬件。
风险提示:技术封锁升级、地缘政治冲突、科技迸发受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