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中国有色金属:2月10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命令,加征关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热点事件: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2月10日正式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他强调,此项政策“没有例外或豁免”。此外,特朗普还表示,未来可能考虑对汽车、芯片和药品等其他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屡次对中国铝及其制品加征关税。
2017年,美国对华铝制品启动“双反”调查,即对我国铝箔开启反倾销税(AD)和反补贴税(CVD)调查,并于终裁决定对我国出口至美国的铝箔征收反倾销保证金率48.64%-106.09%、反补贴保证金率17.17%至80.97%。另外美国对我国铝合金薄板、铝线铝缆、铝型材均有双反政策。2018年3月,特朗普根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以“国家安全”为由,开展232调查,对全球进口钢、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中国铝制品被额外加征10%关税;2024年5月,美国在301调查复审中,将部分中国铝产品关税从7.5%提高至25%,覆盖未锻轧铝、铝材及铝制品,并与墨西哥合作打击中国铝产品转口贸易。
对中国铝行业直接影响有限。
由于中国对美铝出口规模较小,整体影响相对有限。2023年,中国原铝表观消费量约3908万吨,其中出口至美国的未锻造铝及铝材共567万吨,仅占国内消费的15%,其中铝及其制品对美出口量占比仅1.8%。
关税政策面向全球,而非只针对中国。
本次加征关税适用于所有国家,并非专门针对中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0-2023年美国铝及其制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加拿大(56%)、阿联酋(8%)、巴林(4%)、中国(3%)及其他国家(29%)。根据路透社报道,2024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铝产品320万吨,第二大进口来源是阿联酋,为34.70万吨,其次是中国,为22.29万吨。相比之下,中国在美国铝进口中的占比远低于加拿大等国,因此受影响程度较小。
中国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出口企业有应对空间。
由于中国铝产品生产成本较低、种类丰富,国内企业可通过产品升级、开拓其他市场或寻找关税豁免产品来减轻影响,从而优化出口策略。
风险提示: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关税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