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全球碳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碳定价是推广变革性气候解决方案重要工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从物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将人为造成的全球变暖限制在特定水平需要限制累积的CO2排放,至少达到净零CO2排放,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幅减少。
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的预测:人类活动每排放1000GtCO2,全球地表温度就会上升0.45°C(最佳估计,可能在0.27°C到0.63°C之间)。从2020年初开始,对剩余碳预算的最佳估计是500GtCO2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的可能性为50%和1150GtCO2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C的可能性为67%。
根据ICAP《全球碳市场进展2024年度报告》统计:当前全球已有36个碳市场正在运行,另有22个司法管辖区处于不同的考虑和政策制定阶段。目前正在运行的碳市场共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这些正在运行碳市场的司法管辖区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58%,将近1/3的人口生活在有碳市场的地区。
2023年碳价:约2/3的碳市场覆盖的排放平均价格低于10美元;大约1/6的碳市场覆盖的排放在平均价格在10美元到70美元之间;另外约1/6的排放平均价格高于70美元(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和瑞士)。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30年的碳价,与气温上升限制在1.5℃相一致,USD226-385/tCO2;与气温上升限制在2℃相一致:USD63-127/tCO2。
根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测算:随着全国碳市场基准线的收紧和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中国2030年碳价可以达到180元/吨以上。
我们认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全国碳市场将逐步完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将面临一定的转型成本,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望为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行业和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金融、技术与国际合作不及预期;气候风险认知不足,企业可能面临较高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