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龙证券《A股投资策略点评报告:中长期资金入市实现制度性突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观点:
一、稳定了市场阶段走势。近期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反弹,存在较多的利好因素催化,但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扰动因素,因此市场的阶段性反弹并不牢固,而在市场运行的关键时间节点,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稳定了市场关于增量资金的预期,在市场连续缩量的情况下,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振了市场信心,1月23日市场在前日走势较弱的情况下高开,截至1月23日收盘上证指数涨幅为0.51%、沪深300涨幅为0.18%、上证收益指数涨幅为0.57%,1月24日市场延续上涨态势。
二、明确了具体增量资金。《方案》引导增量资金来源的具体措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公募基金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有望提升,为市场带来万亿级的增量资金。二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三是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三、聚焦资本市场长期回报。《方案》引导资金关注资本市场的长期回报。一是延长考核周期。具体措施包括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二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具体措施至少包括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四、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突破。中长期资金发挥着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解决“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也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投资建议。(1)《方案》强调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引导上市公司“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因此股息率较高,长期稳定分红的权重类板块值得长期关注。(2)《方案》延长考核周期,资金对于短期的风险容忍度可能得到加强,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有望得到较大提升。对于具备高波动,但长期有望增厚业绩弹性的科技创新板块值得重视。(3)《方案》聚焦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致力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长期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市场正向螺旋,具备较强财富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1)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在政策的支撑下,经济复苏良好,政策预期仍会持续发力稳定内需,经济有望持续复苏向好,但仍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会引发市场波动。
(2)行业风险。行业业绩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供求关系、行业周期等,若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行业指数或个股波动。
(3)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A股市场表现,但人民币汇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若超预期波动可能导致市场波动。
(4)再通胀风险。全球流动性预期进一步打开,有望支撑全球需求保持韧性,但也可能会导致再通胀,进而引发流动性收紧的风险。
(5)黑天鹅事件。难以预计的突发事件对市场产生干扰,这些事件可能包括地缘冲突、金融风险、贸易保护、自然灾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