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化工2025年度策略报告:迈向更高阶,打造全球化品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期内容提要:
回顾2024年基础化工板块:板块整体利润仍下滑,部分子行业仍面临供需失衡压力。价格方面:2024年化工产品价格继续回落,截止2024年12月22日,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年均值为4571.39点,比2023年下滑2.30%,比2022年下滑13.78%。成本方面:2024年煤油气价格总体小幅下滑,化工行业成本压力减弱。板块业绩表现方面:2024年前10个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4.30%,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降7.70%。2024年前三季度,基础化工板块(中信)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8542亿元,比2023年增长0.50%,比2022年下滑3.71%;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074亿元,比2023年下滑4.71%,比2022年下滑49.42%。2024年化工行业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我们认为,2024年化工板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子行业需求偏弱叠加产能增长明显导致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因此需要向外关注海外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荐关注轮胎行业(我国轮胎行业是较早就出海建厂进入海外市场的行业,同时总体需求稳健,又具有品牌的概念、可以向消费品升级);我们推荐关注赛轮轮胎(在实现产能出海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产品品牌力的公司)。
我们认为我国轮胎企业经历了“单纯出口”到“产能出海”到“品牌出海”这样的逐步从初阶到高阶的过程。“单纯出口”,是依靠21世纪10年代我国经济增速较高、公路及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借助2001年加入WTO降低贸易壁垒和“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发展壮大,我国轮胎出口量实现高速增长。“产能出海”,是在欧美等对我国本土轮胎设置较高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我国轮胎企业更多选择将产能全球布局来应对。
在2023年以来,“产能出海”呈现加速趋势。不考虑在已投产工厂基础上的扩建项目,截至2024年12月16日,我们统计得到:(1)从企业数量来看,已有海外工厂的中国轮胎企业有12家,另有11家企业规划或建设了海外工厂。(2)从工厂数量来看,已建成投产的海外工厂有15个,规划或建设中的海外第二工厂(或以上)共有6个,首次出海的海外工厂有12个。(3)从产能来看,2023年中国企业海外建成了半钢胎产能8350万条、全钢胎产能2439万条。我们把中国轮胎企业海外规划新增的产能分成3个类型,类型1是在已投产的海外工厂的基础上扩建,类型2是已有海外工厂的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新建工厂,类型3是没有出海成功经验的公司的工厂。根据我们的统计,类型1、2、3目前在海外规划新建的半钢胎产能分别为7500、2700、7050万条,合计1.73亿条,是2023年产能的2.07倍;类型1、2、3目前在海外规划新建的全钢胎产能分别为626、60、1920万条,合计2606万条,是2023年产能的1.07倍。
当“产能出海”愈发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的主流共识,当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建厂的速度越来越快,当突破贸易壁垒的中国轮胎企业越来越多,未来企业之间如何竞争?我们认为,靠谱的产品、自动化的生产线、研发更高性能的产品、广告营销、品牌号召力,这些都是要素,集齐所有要素自然对企业是好事,但并非一定都得同时具备,而是在对应阶段具备最核心的要素。在全球轮胎75强的阶梯中,新进入者,如果有靠谱的产品、自动化的生产线(保障产品一致性),就很可能可以前进三四十名;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营销无研发,或者有研发无营销,也可以前进到二十名以内;如果跨进前十名的门槛还想继续前进,则所有要素都需要具备;不过如果到了前五名,则研发、营销、品牌成了重点,自己的生产线够不够倒是变得次要了。有些企业和投资者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中国轮胎之前的进步所依靠的竞争优势在今后的路上一样适用。我们认为中国轮胎之前的进步靠制造优势,今后能否继续进步,不是顺理成章的,而要客观的分析一下产品、研发、营销上的能力。进入制造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打造差异化产品,树立品牌向消费品升级时,应该首先关注在成本端为升级所付出的代价,而不单纯是降本增效的制造逻辑。短期在成本端的投入,是为了获得、才有可能获得更长更高景气度。
投资建议:我们推荐投资者关注赛轮轮胎。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大幅下降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欧美对东南亚轮胎发起新一轮双反或国内外其它贸易政策有不利变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