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德邦证券《2024年11月经济数据点评:生产法数据亮眼,如何理解?》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去地产化”及所谓的“去中国化”的内外部挑战,核心在于通过“制造立国”战略加以应对。未来,预计当外部大国博弈及内部风险释放进一步加剧,可能促使逆周期政策加码。当前来看更多依赖改革破局,重点关注高水平市场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面创新机制等。以“制造立国”应对“去地产化”和所谓的“去中国化”依旧是宏观数据的主线逻辑:
其一,1-11月,制造业投资维持强势表现达到9.3%,基建投资达到4.2%,有效对冲了地产投资-10.4%带来的负向拖累。
其二,“去地产化”对就业质量、财富效应、收入预期等方面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扰动了居民消费,1-11月社零累计同比仅为3.5%,但得益于“制造立国”战略有效应对所谓的“去中国化”影响,出口部门表现较好,一方面有效抵补了消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外贸的稳定为国际收支和就业奠定扎实基础,11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0%。
其三,“制造立国”战略下,所谓的产能过剩更多应理解为产能迭代、产能保全和产能储备,生产好于需求的格局也在延续,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1-11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达到5.8%。
近期宏观经济数据继续呈现结构分化的特征,主要存在两个明显的对冲,一是制造业投资较高,对冲地产投资下行;二是出口表现积极,对冲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对内需的影响。
11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生产平稳增长,消费略有走弱,投资仍有韧性。存量政策不断释放效能,增量政策持续出台,11月宏观经济指标平稳向好,工业生产延续较高增速,消费增速偏弱,制造业投资高增韧性仍然存在,四季度增长有望有所回升。
生产法指标表现较强,与支出法指标存在一定背离。10-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这两大生产法指标较强,表现好于社零等支出法指标,如何理解生产指标的强势?我们认为,这与统计范畴有关。在标准调整和提升的驱动下,“强者恒强”逻辑或持续演绎,规上工业增加值较高增速的韧性或持续较强;基于同样逻辑,服务业生产指数也可能有同样情况。工业“规模以上”和服务业“代表性”或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等生产指标走势较强的原因。此外,生产强于需求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持续的特征,生产端数据亮眼也是延续了这一逻辑。
支出法实际GDP读数受名义值和通胀双低影响。11月经济数据中社零超预期下行,单月同比仅为3%,11月CPI超预期下行,PPI低位运行,是否会扰动四季度GDP增速读数?我们认为支出法下四季度GDP名义增速偏低主要受到最终消费支出掣肘,2024年以来政府消费走弱一方面可能受到2017至2020年拉动率下降较大的掣肘项影响;另外一方面可能受到2020年主要掣肘项的负向延续影响,例如体育、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平减指数方面,11月CPI超预期下行,PPI低位运行,二者或带动四季度平减指数下行。综合来看,支出法受名义值和通胀双低影响,四季度支出法下实际GDP读数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扰动,不排除出现四季度GDP增速数据亮眼的可能。
投资建议:1)国内股市:随着增量政策加码和基本面改善预期的影响,市场可能更多聚焦“悲观预期修正”对核心资产、顺周期等领域的利好。另外,考虑低通胀、地产风险、制度建设等在短期或较难出现较大转变,在交易政策效果时间段,红利资产、成长科技等也会有相对占优的表现。我们建议关注中国特色的哑铃型配置策略,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制造+中国特色的优质红利资产的哑铃配置,“杆资产”短期看核心资产、顺周期的估值修复,中期看有全球竞争力的出口出海公司可能在国内也具备“强者恒强”逻辑。2)国内债市:短期市场集中交易宽货币预期,利率债尤其是长期限品种收益率下行较多,我们认为,926政策转向后,当前处于强预期、弱现实阶段,市场可能过度交易弱现实,短期对强预期重视不足,中期看过去的悲观叙事也出现拐点,2%的长期名义利率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趋势不符,资产荒是交易的结果而非原因,一致预期也不是没有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考虑中期的利率上行风险。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力度及效果不及预期或出现政策转向;(2)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3)地产增量政策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