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地产政策见效,“提前还贷”降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
周度ECI指数:从周度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12月15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56%,较上周持平;ECI需求指数为49.91%,较上周回落0.01%。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99%,较上周回落0.02%;ECI消费指数为49.50%,较上周回升0.02%;ECI出口指数为50.49%,较上周回落0.02%。
月度ECI指数:从12月前两周的高频数据来看,ECI供给指数为50.56%,较11月回升0.05%;ECI需求指数为49.91%,较11月回升0.02%。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50.00%,较11月回升0.01%;ECI消费指数为49.49%,较11月回升0.02%;ECI出口指数为50.50%,较11月回升0.07%。从ECI指数来看,12月上旬供需两端均延续了此前的修复态势,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修复斜率有所减弱,但前期一揽子政策的效果在继续显现。往后看,经济修复的持续性仍待观察,短期出台增量刺激政策的可能性或不高,而基于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明年宏观政策的力度会明显加大。消费方面,乘用车零售在12月初有所回暖,以旧换新政策对商品零售的刺激仍在延续,而服务消费相关高频数据则仍偏弱;出口方面,在新年前出货需求提升和“抢出口”两个因素的带动下,近期海运价格指数有所回升,预计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速仍将保持韧性。
ELI指数:截至2024年12月15日,本周ELI指数为-1.24%,较上周回升0.02%。“化债”减量贷款、推升在手流动性,融资“弯腰”是为了“跃高”。2024年1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亿元,同比少增5,100亿元;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5,223亿元,同比少增5,897亿元。新增贷款规模“腰斩”一方面是由于11月份贷款投放季节性回落,金融机构储备项目期待2025年一季度贷款“开门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11月份“化债”启动,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高息贷款,影响存量贷款规模。然而“化债”更积极的作用:(1)社融口径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31万亿,同比多增1,589亿元,部分冲销了贷款少增的影响,11月份新增社融2.34万亿,同比少增1,197亿元;(2)“化债”导致非金融企业在手流动性增加,推动存款从财政向企业转移,11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7,400亿元,同比多增4,913亿元,11月份M2和M1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10%和-3.70%,两者“剪刀差”从13.60%进一步回落至10.80%,由于人民银行调整M1统计口径将在2025年1月正式实施,预计新口径下M1同比增速会更加平滑。
“化债”对非金融企业存量贷款或仅是阶段性影响,存量高息债务风险缓释之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或继续释放。从不受“化债”影响的居民部门来看,11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700亿元,仅同比少增225亿元,与地产景气度密切相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3,000亿元,同比多增669亿元,表明“止跌回稳”的地产政策和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居民“提前还贷”诉求降温。从本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化债”以及明年增量财政政策,决定了金融条件将继续宽松,11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3.45%,同比下降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08%,同比下降92个基点,12月13日上午30年期无风险利率一度跌破2.0%,社会融资增速和M1增速或依然处于上行势头,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弯腰”是为了“跃高”,新增贷款或有待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
风险提示:短期出现“抢出口”现象;政策出台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