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2024年11月金融数据解读:如何理解M1与M2反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11月M1同比-3.7%(前值-6.1%),M2同比7.1%(前值7.5%)。新增社融2.34万亿元,同比少增1197亿元,社融增速7.8%(前值7.8%)。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亿元,同比少增5100亿元,贷款增速7.7%(前值8.0%)。M1连续两个月上行,M2却结束连续4个月的上行转为下行。M1与M2反向但并不矛盾,M1的连续上行表明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的相关政策成效初显,而本月M2则受到地方化债、不良资产处置和非银存款的扰动,从剔除基数影响的M2两年平均增速8.6%来看,流动性仍在合理充裕的范围。。M1连续两个月回升是积极信号,值得持续关注。
货币供应量数据:M1增速加速回升,M2增速转为回落。
M1连续两个月回升可能受到三个方面支撑:地产销售数据同比转正、企业预期改善带来资金活化程度提升、M0保持高增速。第一,地产高频数据显示销售增速时隔18个月首次同比转正,与本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可以互相验证。第二,企业预期可能回暖,资金活化程度提高。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且10月环比上行,BCI企业销售、利润前瞻指数连续两个月明显改善且10月环比进一步走高。单位活期存款连续两个月正增长,本月新增1.58万亿元。第三,本月M0增速为12.7%(前值12.8%),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水平。
M2增速转为下行可能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地方化债、不良资产处置和非银存款的扰动。我们测算前面两项共拉低M2增速0.25个百分点。根据金融时报报道,1、11月全国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与化债相关的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加速发行,融资平台等主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债务,其中绝大部分为贷款。2、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不良贷款核减会导致当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3、本月非银存款新增1800亿元,而去年同期非银存款新增1.57万亿元,历史基数较高。对本月的M2扰动较大。本月私人部门存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少增约1万亿元。其中居民、企业、非银存款当月新增分别为7900亿元、7400亿元、1800亿元,同比分别-1189亿元、+4913亿元、-1.39万亿元。
社融数据:社融增速持平,信贷成为社融增速的唯一拖累。信贷数据部分受到地方化债和不良资产处置的扰动,两项合计拉低信贷增速约0.3个百分点。
社融增速持平,信贷表现偏弱,企业直接融资表现亮眼。11月新增社融表现弱于去年同期,与过去三年同期均值基本持平。本月社融拖累项主要来自对实体发放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5897亿元;支撑项来自政府融资、企业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分别同比多增1589亿元、1108亿元和806亿元。去除政府融资的社融增速为6.09%,环比下行0.1pct。有效社融增速(中长期贷款+委托+信托+直接融资)基本持平。
贷款增速继续回落,居民中长贷连续两个月表现好于去年,而企业中长贷持续偏弱。1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5800亿元,略高于去年同期一半的水平,主要受到地方化债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居民中长贷连续两个月好于去年同期,本月同比多增669亿元,主要由于地产销售回升和提前还贷的减少。企业中长期贷款在4月后持续表现偏弱,政府项目投资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拉动作用可能减弱。票据融资同比少增869亿元,结合月末票据利率走高,本月票据冲量现象并不明显。
货币政策展望: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四年以来首度重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告别2011年-2024年的“稳健”取向,重回2008年-2010年的“适度宽松”取向。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按照从紧到松分为四类“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适度宽松”是最宽松的取向。展望2025年,我们提高对于中国全年降息、降准的幅度预测,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40-6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