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市场点评:正视问题,宽松以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事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号至12号在北京举行,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正视问题,宽松以对
第一,外部不利影响加深,全方位扩大内需以对。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25年经济工作思路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25年形势判断上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该表述相比于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的判断更加严峻,是当前决策层决定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内外部因素。我们认为,2025年特朗普上台加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潜在风险,外需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扩大内需的重要程度持续上升,也是当前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关键举措。同时,决策层强调2025年经济工作要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五大关系,因此继续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我们认为,2025年扩大内需有望形成最大的政策合力。
第二,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主要是财政政策发力。本次会议较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5年宏观政策举措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其中,①“更加积极”政策定调下,主要财政工具规模较2024年继续增加,即财政赤字率突破3%、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超过1万亿(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增加。②“适度宽松”政策定调下,货币政策有望在2025年延续降息降准,继续要求社融、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会议指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或表明2025年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值得期待(参考2024年央行推出股票互换便利、股份回购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
第三,实施扩大内需继续以“两重”“两新”为主要发力点。相比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排在首位,本次会议的排序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排在第一位,重点仍为“两重”“两新”。①本次会议强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考虑到11月8日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出将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并且近期上海等地已开始探索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范围向手机等其他消费品拓展,或已表明2025年政策发力方向。同时,在居民收入端发力,主要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和“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②本次会议强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除了财政加码发力外,结合以往财政部表态来看,“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或指向政策性金融、财政贴息等在“两重”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
此外,会议对“标志性改革举措”予以明确,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
行业:继续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整治“内卷式”竞争
继续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整治“内卷式”竞争。本次会议公报继续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基调与2024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致。具体政策着力点是“人工智能+行动”“未来产业”,也与今年以来的政策定调变化不大。相比之下,本次会议公报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考虑到在政策方针五个统筹时指出“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或表明2025年政策将继续推动国内部分产业过剩产能有序出清。
地产政策总体基调延续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定调,并未出现明显增量举措。尽管2025年总体政策基调中提出了“稳住楼市股市”,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政策定调延续宽松,但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产政策表述相对较少。同时,公报指出“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等均为此前已公布的政策举措,并未出现明显增量举措与政策表述。
定调符合预期,重点关注向消费阶段性机会的切换
定调符合预期,重点关注向消费阶段性机会的切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表述与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一致,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内需、产业政策等具体举措予以明确和细化,整体符合市场预期。而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住楼市股市”未在公报中有增量举措予以对应和体现。我们维持此前观点,随着扩大内需在2025年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叠加2025年全方位扩大内需举措进一步明确,本次会议有望成为成长主题风格向消费(医药、餐饮旅游、农牧、汽车、家电)方向阶段性机会转换的重要催化剂。
风险提示
对政策解读存在偏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