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2025年度展望(八):货币政策:如何兑现“适度宽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预计2025年兑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或将从3个方面发力:(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2025年“降准”或有2-3次合计幅度100-150bps的空间;(2)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预计政策利率或有30-40bps调降空间,且LPR报价机制改革将提供贷款利率更大的下行幅度;(3)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为协同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或继续加码,稳定流动性和融资利率。
“刻舟”不能“求剑”,相比2008年至2010年期间,2024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已然变迁。与2008年-2009年相比,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框架性调整的基础是融资供需矛盾发生了变化,当前直接融资相对间接融资收缩,表明制约融资增长的主要矛盾已经是需求约束而非供给约束,流动性供给总量充裕,但受限于融资需求低迷。因此2016以来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框架渐次转型为价格型框架、2017年以来融资利率中枢逐级下移,均是适应制约融资增长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侧”的自然演化。展望2024年至2025年,贷款投放继续面临融资需求约束,货币政策已经渐渐淡化对数量型目标的关注,2025年货币政策兑现“适度宽松”或将继续从“需求侧”发力,通过保持流动性供给充裕和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发挥利率调控,推动有效融资需求扩张。
2025年兑现“适度宽松”的政策思路:
(1)“降准”:“降准”仍是稳定流动性供给的有效工具。展望2024年底至2025年全年,为兑现“适度宽松”,总量政策工具或有2-3次“降准”的空间,全年降幅或在100-150bps,合计投放基础货币约在2万亿-3万亿。在近两年存款挂牌利率不断下调的趋向下,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已经显得“偏高”,因此在无风险利率中枢系统性下移的环境下,“降准”的同时,基础货币的投放成本也有继续调降的空间。
(2)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规模或适度扩张。2025年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在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基础上,广义财政赤字率提高需要货币政策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操作工具协同配合,以保持流动性供给充裕和融资利率平稳。预计2025年国债净买入或继续扩张,与买断式逆回购一起,有望成为提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效率、配合政府债券融资的有力工具。
(3)“降息”:关注LPR报价机制。预计2025年政策利率降幅或不低于2024年,政策利率或有30-40bps的调降空间,基于2024年建构的“OMO利率→LPR报价/国债收益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继续稳中有降,同时LPR报价机制或继续优化调整、提高报价质量,如果LPR报价更贴合最优质客户的利率水平,LPR报价及一般贷款利率或相比政策利率有额外10-20bps的调降空间。
风险提示:(1)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总统,新政府组合政策路径尚不明晰,外围风险可能加大,美联储“降息”路径不明确,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流动性尚有不确定性;(2)中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量级和支出节奏有待观察,人民币资产预期回报率是否如期回升;(3)2025年关税风险或继续冲击欧元区经济和通胀,欧元区反应函数不明确,同时日本央行“加息”节奏不明确,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可能异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