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2025年宏观展望:中国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
1、房地产下行拖累经济。广义房地产占经济比重从2020年的34.7%降至2023年的28.0%左右。测算2022、2023年房地产对GDP的拖累约为-1.92%、-1.45%,预计2024、2025年分别为-1.84%、-0.84%。对于房价财富效应系数,复盘1970年以来全球26次较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来看,房价跌幅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降幅的弹性系数:Y=0.1984*X。若按统计局口径2021年7月至2024年9月我国二手房价下跌15.3%,则拖累居民消费支出增速3.1%、平均每年约1.0%。
2、物价偏低拖累企业盈利和居民收入。截至2024年Q3,GDP平减指数同比已连续6个季度为负,PPI同比已连续24个月处于负区间,核心CPI环比已连续7个月弱于季节性;企业端多数行业以价换量;居民工时拉长、时薪放缓。
3、全社会杠杆率被动上行。宏观杠杆率加速上行,名义GDP处在下滑区间;居民存贷差加速扩大;资金活性降至历史低位。
历史上三次走出物价低迷的途径对比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平减指数连续为负的现象共发生过4次,分别为1998-1999年、2009年、2015年以及2023年至今。将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出口与社零四大指标分别与GDP平减指数进行匹配,通过其与物价的走向关系判断推动经济回升的主导因素。复盘发现,外需回暖在过去几轮物价回升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地产投资是弥补外需缺口的核心因子;在面临较为严重的需求不足问题时,将看到央行的大幅降准降息与财政的明显积极转向。
中国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
1.海外环境:海外降息周期开启,2025年或将持续进行。2024全球大选结束,国际政治环境或趋于稳定。特朗普或优先兑现减税、移民、加大能源供给以降低通胀等竞选承诺,关税议题或相对靠后。预计2025年出口同比有所回落,但可能仍小幅正增长。
2、国内政策:2025年大概率宽财政宽货币。常规货币政策可操作空间较大,降准降息幅度可能超过2024年,对地产、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支持有望加深。同时新货币政策框架重心在于疏通利率传导,优化公开市场操作,调控手段向重价轻量转型。财政赤字率或提高至4%-5%,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容扩围,财政资金投向进一步向消费、民生和地产倾斜;安排一次性大规模化债额度。广义财政赤字率有望显著增长至9%-10%。
3、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长期看好消费,消费将迎新时代。
(1)2025年往后地产有望止跌企稳,这是消费回升的前提。海外国家金融危机/地产出清时居民偿债比率收敛于11%-13%,我国在924货币政策加码后该指标已改善至10.9%,指向已突破地产需求政策的有效性边界,叠加政府端货币化安置+收储贡献增量需求,预计2025年新房销售增速-3%、二手房销售增速+5%。
(2)股票财富效应拉动消费。标普500当季收益率超过5%、10%、15%时,对应美国居民消费增速提高0.3、0.45、0.3个百分点,剔除经济增长影响后仍成立。
(3)重视民生和社会保障、扩张服务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解决就业。对于服务业:一则服务业劳动者报酬率更高,服务业扩张有利于收入分配更多倾向于居民;二则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优势明显;三则服务消费跨期挤出效应不明显。
(4)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显著。测算边际拉动倍数约2.5-3.2倍,若2025年有3000亿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则额外拉动消费4000多亿元,社零增速约4.5%。
(5)第二次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主要拉动居民消费、住房消费和公共消费(服务)。假设2024-202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轧差收窄2-4个百分点,则年均拉动经济5242-10483亿元、占2023年GDP0.4%-0.8%。
资产配置
1、国内资产配置:股好于债,行业配置先是科技+顺周期,然后是内需偏消费。
2、海外资产配置:不确定性提升。短期美股>美元>黄金>美债>原油。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不及预期,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