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2025年度展望(三):国内经济:杠杆空间和经济刺激:有约束的扩张

来源:东吴证券 作者:芦哲 2024-11-27 07:5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2025年度展望(三):国内经济:杠杆空间和经济刺激:有约束的扩张》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2025年国内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一是美国关税冲击多大,二是国内地产能否回稳,三是物价能否转正。三个问题指向同一个应对,即财政政策加大力度。我们认为,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与今年持平,需要财政政策从2024年的顺周期全面转向逆周期扩张。但是财政总量方面预计仍然没有强刺激,是“有约束的扩张”,预留“年中加油”的可能,增量资金预计相当于GDP的2%-2.5%。积极财政的用途同样重要,对于政府部门,维持补贴的同时,公共支出从投资转向效率更高的消费;对于居民部门,打破两个负反馈循环、提振私人需求,需要宏观政策更多着力于服务消费和房地产。
(一)杠杆空间和经济刺激:有约束的扩张
什么是“有约束的扩张”?2025年的边际增量资金预计相当于GDP的2%-2.5%左右,增量资金不及2020年,但广义赤字率(一二本账实际缺口)预计达到8.5%-9.0%,首次超过2020年,我们将这种积极财政界定为“有约束的扩张”。
为什么是“有约束的扩张”?第一,我们认为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是灵活的、渐进的,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预留了“年中加油”的可能。2022年9月使用5000多亿专项债限额以下结存空间,2023年10月增发万亿国债,2024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接连三次“年中加油”,均表明了稳增长政策灵活渐进、相机抉择的特点。第二,跟历史比较来看,除了2020年,过去几年的增量资金都未超过GDP的2.5%。第三,预计2025年顺周期收入降幅小于2024年,财政资源比今年更充足。最后,资金规模并非积极财政的唯一要素,通过激发地方财政活力,总量与结构政策双管齐下,打通堵点,加上政策有望更偏向消费,即使同等规模的增量资金,财政政策效果也将更好。
(二)政府部门:激活内循环的起点
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与今年持平,仍然是5%左右。一方面,按照此前2035远景规划目标,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速目标不会低于5%。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一个“踮脚才能够到”的经济目标,表明政策会不断加码接力的决心。
政府支出:地方基建预计回升,但公共支出需要从投资转向消费。今年基建更多由中央支持,随着新一轮化债政策减轻地方财政压力,预计明年公共设施等地方基建增速有望回升;但我们也要看到,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在下降,公共支出需要更多从投资转向转向消费。我国政府消费占GDP在16%上下,国际比较来看仍然偏低,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居民部门:打破双重负反馈循环
当前居民部门面临双重负反馈循环,压制了私人需求的释放。一是服务业的“物价-工资”循环,服务消费涨价弱,作为人力密集型行业,其结果是服务业工资涨幅也较弱,反过来又削弱了消费需求,“物价-工资”循环正在从促进需求的良性循环变成拖累需求的不良循环。二是“债务-收缩”循环,部分高杠杆家庭优先还债,带来了私人需求的收缩。两个负循环之下,居民行为更趋谨慎,体现为“三减一增”,减少消费、投资和负债,增加储蓄。
在“以旧换新”之外,打破居民部门双重负循环,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服务业生产和消费的支持,作为激活经济的关键环节,传导链条是:服务业占比提高→居民劳动报酬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率提高。二是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10月房地产市场迎来初步“止跌”,宏观政策或需更进一步,才能实现“回稳”,一方面要重视“止跌回稳”的政策承诺、加强政策沟通,防止当前的一致性预期再度走弱;另一方面消化存量房政策仍然可以进一步加码。
(四)走向再平衡
物价方面,2024年出现的新变化是服务业平减指数首次转负,而此前几轮GDP平减指数负增长阶段,服务业的平减指数都为正。这一变化表明,2023年供需失衡还可以归因于供给过剩,但2024年,需求不足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毕竟服务业供给端没有明显扩张。从生产增速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5.8%,而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只有5%,供给扩张幅度明显不及工业。
综合价格形势和政策取向来看,中性情形下预计PPI同比增速在明年四季度转正,全年增速-1.1%;CPI预计明年同比0.9%,高于2024年的0.3%。
风险提示:(1)美国关税政策节奏、幅度不确定性较高,对国内经济和政策影响较大;(2)国内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3)房地产市场走势在基本面之外,受到涨跌情绪和一致预期影响较大,可能偏离我们的假设和预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吴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