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汽车行研札记06期:欧洲之行看汽车全球化

来源:东吴证券 作者:黄细里 2024-10-27 14:5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汽车行研札记06期:欧洲之行看汽车全球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2023年我们明确了【汽车全球化】是未来5-10年汽车两大主线之一,2023年6月我们发布深度报告《中国汽车出海研究框架:厚积薄发,行稳致远》,2024年5月开启了海外调研第一站(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2024年10月开启了海外调研第二站(欧洲法国德国匈牙利)。东南亚之行核心验证了我们对全球化框架-阶段的判断,欧洲之行因视角差异而有所不同,总结如下(仅限于当前认知范围):
1.如何让欧洲消费者喜欢中国新能源汽车?这是我们欧洲调研期间反复提问汽车相关人士,而答案有多种:“只要价格便宜(前提是质量硬),欧洲消费者肯定喜欢”。“中国汽车怎么突然一下子跑前面来了(汽车可是发源于欧洲)”。“对中国新能源车征收关税是一个愚蠢的做法,加关税只是给本土车企更多追赶时间”。“我是个司机,为啥要那么多屏幕,为啥后排要那么大空间?”。“欧洲消费者看重环保就喜欢布座椅”。“欧洲的电很贵(尤其是俄乌战争后,尤其是德国),油电价差不是很明显”。“欧洲买得起新车用户都是40岁以上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买二手车或租赁(买不起新车)”。我们理解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要真正被欧洲所喜欢:1)需要理解欧洲人民的骄傲。燃油车(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晶)是欧洲人民的骄傲。对于新能源汽车,欧洲不仅“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而且被中国赶超,对于这个事实,欧洲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2)需要满足欧洲人民的习惯。对于汽车消费习惯,欧洲和中国差异巨大,欧洲操控性第一(主要为司机),中国舒适性第一(主要为乘客)。我们所喜欢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并不能打动他们。3)需要实现欧洲汽车降本。假设我们和欧洲车企遵守一样的法律法规+使用一样的当地员工+完成供应链本土化前提下,如何把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4)是一起做大蛋糕而不是存量博弈。这是上升到宏观层面,如何去解决中欧两国汽车产业链的冲突。
2.如何理性看待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如果“我们只是想把中国新能源汽车成功的经验照搬到欧洲”,这条路径大概率不可行的。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成功:天时(国家级别战略-持续补贴)-地利(油电差价显著-电池产业链自给率高)-人和(中国消费观念容易变迁)。而当前欧洲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补贴不可持续,电贵,皮实耐用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此次调研奔驰-宝马-保时捷博物馆参观让我们最大感受是:燃油车是欧洲人的骄傲,也是欧洲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引领全球的结晶,也是欧洲人民享受“高福利”的资本。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正在进行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会“完全颠覆掉汽车过去产品形态建立汽车全新物种”,新能源汽车目前仍然是中间产品状态(只实现了动力总成从油到电的转变,但没有改变汽车本质属性)。如果我们想真正改变百年欧洲汽车消费习惯,还需要汽车智能化的变革,只有彻底颠覆汽车属性,创造全新社会出行方式且实现更美好生活方式。欧洲新能源汽车提升我们预计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补贴驱动】,第二阶段【高性价比产品驱动】,第三阶段【能否接受汽车是类电子产品】。当前仍处在第一阶段。
3.如何在欧洲生产出来【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德国】是欧洲最重要汽车市场,【大众】是欧洲最重要车企。如何证明中国汽车在欧洲实现本地化建厂且满足当地本地化率要求基础上,汽车成本能够低于德国大众,这是关键。回顾日本汽车全球化成功底层要素是【技术输出+管理输出】,最终是用丰田精益生产方式战胜了福特大规模生产方式。此次调研感受最深一点是:我们不能用中国人民勤劳程度来要求欧洲人民,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工厂需要高度自动化率水平、数字化生产方式。中国成本优势的复制应该是生产方式的创新复制,但也需要试错摸索的过程。
4.如何看待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节奏?综合东南亚和欧洲调研反馈及前期研究,我们对中国乘用车出海总观点是【前途光明,厚积薄发,行稳致远】。2020-2024年中国乘用车出口贸易年销量实现了100-500万辆的飞跃,得益于过去10年海外渠道-KD工厂基础+海外汽车通胀+中国供应链优势。中国汽车出口销量若要实现500-1000万辆+的飞跃,不仅需要本地化建厂+全球化平台开发+本地化适配+全球组织架构体系建设等多重底层要素夯实,而且需要智能化技术创新的加持。
风险提示:关税等贸易环境恶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