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策略周观点:9月有望反弹,反转还不确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结论:9月有望反弹的理由较多:中报期结束、人民币升值、港股上涨、有色和黑色金属价格反弹。这些变化是5月下旬以来较为密集的乐观变化,后续反弹大概率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果要反转,则需要较强的盈利层面的逻辑,因为A股历史上,第一个底可以是政策流动性推升,但第二个底大多需要盈利驱动。2005年的底部,第一个底是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底,第二个底名义GDP已经回升。2012年底-2014年中,第一个底和第二个底都有盈利反弹的迹象支撑,而最终的第三个底(2014年中),是居民资金大幅流入推动的。2016年1月底市场的底部,是去杠杆风险过后流动性的底和盈利改善的底同时出现。2018年底-2020年Q1,第一个底是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的政策底,第二个底(2019年8月初),部分行业(半导体)盈利大幅改善,但整体盈利依然偏弱,第三个底是2020年初疫情冲击的底,后续是疫后修复的盈利改善。目前来看,反弹的条件已逐步满足,但盈利改善的迹象相比历史上市场历次第二个底依然偏弱,所以反弹后估计还会震荡。
(1)9月有望反弹的理由较多:中报期结束、人民币升值、港股上涨、对衰退的过度担心略有修复(铜价反弹)。反弹的第一个理由是中报披露期结束,2021年Q3以来,市场整体进入盈利下降期,ROE持续走弱,季报披露期市场均会偏弱,但一旦季报披露期进入尾声,盈利的担心将会暂时告一段落,市场易反弹。反弹的第二个理由是,其他人民币资产领先走强。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8月初以来,香港恒生指数也开始逐渐走强。2016年以来,历次人民币汇率较大的升值期间,股市大多偏强。
(2)反转需要盈利层面的逻辑,因为A股历史上,第一个底可以是政策流动性推升,但第二个底大多需要盈利驱动。2005年的底部,第一个底是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底,可以理解为政策底,之后回调再次企稳上行时,名义GDP已经开始回升,第二个底算盈利底。2012年底-2014年中,市场持续宽幅震荡,第一个底和第二个底都有盈利反弹的迹象支撑,虽然整体盈利没能反转,但自下而上的盈利看点还是不少的,而最终的第三个底(2014年中),是居民资金大幅流入推动的。
2016年1月底市场的底部,是去杠杆风险过后流动性的底和盈利改善的底同时出现,Q2调整期间,盈利依然还在继续改善。2018年底-2020年Q1,市场的企稳过程比较复杂,第一个底是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的政策底,第二个底(2019年8月初),部分行业(半导体)盈利大幅改善,但整体盈利依然偏弱,第三个底是2020年初疫情冲击的底,后续是疫后修复的盈利改善。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