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策略周观点:地产股是否反转,决定因素是什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结论:目前较多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在0.3-0.7倍PB之间,从长远来看,我们判断房地产行业存量依然还有较大的更新替换需求,后续如果地产行业正常化,战略上估值修复空间较大。但投资者较为困惑的是赔率高,但胜率难定,择时较难。我们认为地产股胜率和择时取决于现金流和销售。(1)参考2014-2015年去库存的经验,如果后续房地产企业总现金流企稳,则大概率由反弹升级为反转。2014-2015年房地产政策宽松期间,也提出了去库存的政策。从股价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的超额收益始于2014年,但房地产销售同比回正是2015年Q1,股价表现领先销售较多,背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策变化后,房地产企业的总现金流结束下滑稳定住了。(2)参考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经验,从2005年Q4美国房地产销售见顶回落,销售下降3年后,2009年Q1销售开始企稳,对应房地产行业也见底并有明显的超额收益。房地产销售企稳的前两年(2009-2010),地产销售出现二次探底,但股价在第一个销售底的时候已经见底,第二个销售底之后反而超额收益很小,房价开始上涨后,房地产股的超额收益反而结束了。这一次房地产销售下降已经3年了,如果不是日本的情形,而是美国的情形,销售也有逐渐底部企稳的可能,这一点还需要时间验证,我们认为当下验证地产企业现金流情况更重要。
(1)战略上,地产股机会较大,关键是确定何时走出危机模式。2007-2019年,房地产行业ROE长时间维持在10-15%的范围内,2020年之后,ROE急速下降到负值,同时PB也快速回落到1倍以下,目前较多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在0.3-0.7倍PB之间,隐含的是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流风险的较大担心。
(2)参考上一次国内地产去库存的经验,地产股见底需观察企业现金流,而不是销售。2014-2015年房地产政策宽松期间,也提出了去库存的政策。2014年地产之所以能有超额收益,背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策变化后,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恶化的情况开始缓和,虽然反应正常经营的自由现金流依然不好,但总现金流逐渐稳定,2015-2016年总现金流大幅回升。2020年以来的这一次房地产销售下降,总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都很差,我们认为新一轮政策后,销售改善估计需要比较长时间,但如果能通过商品房收储、土地回收等新的去库存政策改善企业的现金流。
(3)美股次贷危机后,地产股超额收益出现在销售底部震荡期,房价上涨期行情已经结束。参考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经验,从2005年Q4美国房地产销售见顶回落,销售下降3年后,2009年Q1销售开始企稳反转,对应房地产行业也见底并有明显的超额收益。这一次房地产销售下降已经3年了,如果不是日本的情形,而是美国的情形,销售有逐渐底部企稳的可能。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