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点评:4月通胀:推动PPI回升是要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4月通胀数据“喜忧参半”。4月CPI环比转涨0.1%,同比涨幅走阔至0.3%;4月PPI环比延续下滑0.2%,同比下滑2.5%。好消息是居民端消费涨价逐渐稳固,核心CPI同比走阔至0.6%;但工业品涨价“动力不足”,PPI环比自去年11月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仍未扭转。具体来看:
CPI方面,食品价格延续拖累:猪肉价格同比转涨1.4%,近期生猪出栏量持续回落,即便需求进入淡季依然支撑了猪肉涨价,而相比之下牛、羊肉价格分别同比大幅回落10.4%、6.8%。其余多数农产品因供给充足而价格下滑,如鲜果、鸡蛋价格同比分别大幅回落9.7%及10.6%。
服务价格“淡季不淡”,环比上涨0.3%高于历史同期均值,背后的原因是小长假撑起的涨价效应:文旅局公布的清明节假期消费客单价修复程度超2019年同期,为疫情以来首次,带动4月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宾馆住宿和旅游环比价格均由降转涨。相比之下租房市场依然平淡,租赁房房租价格同环比均下降0.1%。
非食品消费品价格分化较大:出行的“火热”恰逢国际油价上行,4月能源价格上涨3.6%,涨幅扩大2.3个百分点,而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也上涨0.4%,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而多类耐用消费价格疲软,家用器具、交通工具及通信工具价格分别同比下滑0.3%、4.3%及2.9%,其中汽车降价促销力度较大,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4.8%和6.5%,但“以价换量”收效温和,乘联会公布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5.7%。
PPI方面,环比已是连续第6个月下降,工业品价格整体缺乏较强的回升动能,拖累来自产能压力行业以及地产上游产业。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较低的通用设备、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制造业价格环比分别回落0.8%、2.0%及2.0%。黑色金属方面,钢材虽有4月末政策提振,但全月整体价格依然低迷,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回落2.5%。
海外输入是PPI为数不多的涨价来源,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影响,国内油气开采、有色冶炼加工价格分别上涨3.4%、3.2%,其中金冶炼、铜冶炼价格分别上涨8.0%和5.8%。
整体来看,再通胀仍然是后续政策的重心之一。受PPI低迷的影响,整体以价换量下企业利润率依旧存在压力(3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受价格和企业利润率拖累而转负),从而影响居民收入与就业预期。我们基本上已经迈过今年一季度GDP平减指数的底部,但就目前的涨价斜率来看,二季度的名义增长依然难超实际值。
推动PPI回升或更加紧迫。一是近期价格结构显示,CPI已呈现稳步复苏趋势,猪肉及油价两个波动项均有望保持在正向区间,而PPI环比仍未转正。二是由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CPI可能对政策的敏感性偏弱,但PPI受产能、需求影响更快。好的一面在于政治局会议已有“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的部署,包括加快财政节奏、推动国债发行、研究出台地产存量房屋政策以及产能优化,均有利于PPI回升,需关注后续政策落地在价格层面的反映。
风险提示:政策出台节奏及项目落地放缓导致经济复苏偏慢;海外经济体提前显著进入衰退,国内出口超预期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