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策略周观点:一旦经济回升,港股弹性可能更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结论:恒生指数2021年2月-2024年1月的下跌幅度和时间均接近历史极值,美国利率上行、中国房地产下滑、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激烈等因素均是恒生指数走弱的原因,但考虑到最近两年的ROE下降幅度并不大,而估值创历史新低,说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主观层面”的悲观预期可能过度了。历史上,中国名义GDP回升期,包括2003-2004年Q2、2009年Q3-2010年、2013年、2016-2017年Q3,2020Q4-2021年Q1,恒生指数大多能够取得相较于沪深300指数10-30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中国PPI回升期,恒生指数大多能取得幅度在10-40个百分点之间的超额收益。所以一旦经济预期缓和,港股弹性可能比A股更大。最近港股快速上涨,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对国内经济预期出现了较大的改善。
(1)恒生指数2021年2月-2024年1月的下跌幅度和时间均接近历史极值。本轮恒生指数下跌始于2021年2月,截至2024年1月22日低点,本轮恒生指数熊市持续时间近3年,最大跌幅达到52%。跌幅比肩1970年以来除1973-1974年(国际游资撤离、信贷收紧、石油危机下全球经济衰退、美股熊市映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熊市)以外的大级别熊市,同时也是历史上下跌时间最长的熊市。
(2)恒生指数最近两年的ROE下降幅度并不大,但估值创历史新低,说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主观层面”的悲观预期可能过度了。从数据来看,历史上恒生指数ROE和沪深300比较一致,目前恒生指数ROE高于沪深300,但PB却低于沪深300,性价比较高。恒生指数最近几年熊市,基本面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利率上行、中国房地产下滑、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亏钱效应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海外投资者集中离场。但从最近两年的边际变化来看,恒生指数ROE出现了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由此可以判断,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悲观可能过于“主观”,上市公司盈利表现比预期更强。
(3)一旦经济预期缓和,港股弹性可能比A股更大。历史上中国经济名义GDP增速回升期,包括2003-2004年Q2、2009年Q3-2010年、2013年、2016-2017年Q3,2020Q4-2021年Q1,恒生指数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取得相较于沪深300指数10-30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同样,国内PPI当月同比增速回升期,恒生指数超额收益确定性更高。包括2003年10月-2004年10月,2007年7月-2008年8月,2009年7月-2010年5月,2015年9月-2017年3月,恒生指数大部分情况下能取得幅度在10-40个百分点之间的超额收益。所以一旦经济预期缓和,港股弹性可能比A股更大。最近港股快速上涨,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对国内经济预期出现了较大的改善。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