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积极进取,科技为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核心观点: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反映出2024年稳增长仍积极。在基数增加的情况下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仍需相对积极的政策支持。财政政策上,虽然赤字率未上调,但预算支出、专项债均继续增加,尤其是1万亿元特别国债响应了市场的呼声,而且今后可能会持续发行,重大战略方向上我们认为对科技相关产业的投入可能会加大。科技为先:重点任务将新质生产力放在了第一位,长期发展主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扩大内需在促进消费、增加投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可能是重点。绿色低碳、民生保障等仍是发展重点。此外统筹发展与安全,三大风险领域的化解仍将持续推进。
经济回升向好,但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国际上来看,外需仍存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局势仍有风险;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具体表现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非易事,显示稳增长仍积极。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符合市场预期。报告指出增长目标“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稳是大局和基础”,反映出2024年稳增长仍积极。2023年5.2%的GDP增速是在3%的低基数上实现的,2023年四季度剔除基数效应的GDP两年平均增速较三季度已有所下滑,2024年经济增长面临的是相对正常的基数。在地产尚未明显好转,国内消费恢复斜率偏缓,海外高利率环境对外需的影响仍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增长目标,我们认为政策整体取向仍然较为积极,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宏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另外,去年增发的国债中有5000亿元留在今年使用,中央财政在加力,估计PSL也会继续增加。不过,当前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拖累较大,化债牵制仍在,地方广义财政发力空间可能相对有限。未来货币政策有空间。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年初以来,央行超预期降准50个BP,5年期以上LPR下调25个BP,未来政策仍有超预期可能。总体来看,国内目前通胀水平相对较低,实际利率水平位于高位,但由于海外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汇率方面压力仍然存在。在美联储开启降息之后,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窗口期或在下半年。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指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具体产业方向来看,一方面,报告将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创新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作为着力发展重点,有助于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相关行业有望保持较高投资增速。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使传统产业在稳定总量的同时提升质量。
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消费方面,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的政策方向来看,未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的举措有望增加,商品和服务质量或将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家电等相关领域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有望带动制造业投资保持一定强度;报告提出“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未来民间投资环境有望继续改善。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报告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是绿色转型的四大方向。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外资吸引力度。报告提到,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中国制造业市场或将更加开放,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和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提到,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化就业政策举措,有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此外,我国老龄人口规模较大,医疗、养老等产业具备长期发展空间。
统筹发展与安全。报告指出要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房地产方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房地产政策,实施三大工程,加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估计房地产企业风险会得到进一步化解。地方债务方面,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地方债风险估计将逐步降低,不过可能会对传统基建投资形成一定压力,但后续仍需跟踪。
风险提示:发达国家通胀超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