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医药月报24/01:国改进一步深化,关注医药央国企估值重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或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建议关注低估值、业绩稳健的医药央国企。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促使中央企业更加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措施传递信心,稳定预期。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2024年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中提出中央企业要推动“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医药相关央国企一共75家,分别化学制药21家,生物制品9家,医疗服务1家,医疗器械11家,医药商业14家,中药18家。化学制药板块、中药和医药商业相对国央企的数量较多。2022年股息率较高的企业有达安基因(20.47%)、一致B(6.27%)、中红医疗(5.36%)、江中药业(5.23%)。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业绩稳健、估值底部和高分红的央国企有望成为良好投资方向,我们重点推荐关注国药集团旗下天坛生物、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及上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等。
2023Q4公募基金持仓环比上升。2023年Q4医药生物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为3,676.93亿元,持仓占比为13.79%,较上一季度上升1.41pct,排名第二。细分板块来看,医疗器械板块基金重仓持股总市值排名第一,为987.67亿元,占比26.86%。公募基金重仓医药股市值和占比相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2023年Q4医药主题基金重仓医药股市值为1,758.29亿元。非医药主题基金重仓医药股市值为1,918.65亿元。2023Q4全部基金重仓股医药占比13.79%。2023Q4非医药基金重仓股医药占比7.73%。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偏低水平,中长期投资价值良好。截至2024年2月1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23.24倍,沪深300为10.56倍。医药股市盈率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当前值为120.01%,历史均值为170.04%,当前值较2005年以来的平均值低50.03个百分点,位于历史偏低水平。
投资建议:当下我们更为看重创新及器械出口方向:1)医药创新产业升级(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等);2)管理优良的平台型医药企业(华东医药、科伦药业等)及制剂出口企业(健友股份、普利制药、华海药业等)。3)国产器械装备的国产替代及海外出口(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安图生物、新产业、万孚生物等)。
风险提示:1.医改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2.医保控费及集采降价力度超预期的风险;3.医疗“新基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4.创新药及创新器械企业融资困难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