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点评:1月非农“浇灭”3月降息预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开年大超预期的新增非农就业会是 2024 年美国就业市场的主基调吗?
2023 年 1 月,超预期的 51.7 万人的新增非农就业“历历在目”, 不过受到统计方法上的技术性调整因素,其实 1 月份就业数据噪声往往较大。就拿去年 1 月作为典型例子,一方面受到每隔 5 年对统计涵盖工作岗位行业的分类调整;另一方面根据每年对新增人口预估的更新,人数的多增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当时大超预期的新增就业人数。那么对比当下,这次是否会再一次受季节性调整的影响,本份就业报告又有何特点?具体来看:
从行业维度来看,几乎所有行业在 1 月份都增加了就业岗位。 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均有增加,在 1 月份增长最为显著的是专业和商业服务业(新增 7.4 万人) 以及医疗保健(新增 7 万人)、零售业和社会援助。除采矿和天然气开采业外,几乎所有行业在 1 月份都增加了就业岗位。
美国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矛盾仍旧存在。 企业计划在未来 3 个月内提高工人报酬比例仍处于历史高位,且从跳槽者与留守者薪资差扩大这一数据来看,当前就业的供需失衡矛盾仍未大幅缓解。
初请失业金上涨,但可持续性存疑。 初请失业金人数是就业市场的高频数据亦是先行指标。在劳动力市场走弱的情况下,该指标的持续上升通常领先于就业人数的稳步下降。当前初请失业金的人数开始逐步上涨:截至 1 月 27 日,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达 22.4 万人,超过前值21.5 万人;截至 1 月 20 日当周续请失业人数为 189.8 万人,前值182.8 万人,不过持续性有待确认,倘若持续趋势持续,这意味着失业者开始更难找到新工作。
劳动参与率依旧低于疫前平均水平。 1 月劳动参与率保持在 62.5%,仍低于 2023 年 11 月的水平,当时为 62.8%。目前相较于疫情前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空间。随着过剩储蓄的消耗,我们认为有更多的人有意愿重返劳动力市场。通过 1 月大龄劳动力(55 岁+)逐步重返职场来看,未来劳参有望进一步回升。
除此之外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就业的增长也有助于劳参的回升。 具体来看, 女性就业岗位增加了 19.8 万个, 相比之下男性就业岗位增加15.5 万个。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从 57.1%攀升至 57.5%,随着越来越多女性进入劳动市场,这有利于劳动参与率的进一步恢复。
薪资增速动能反弹上涨。 工资水平是美联储密切关注并视为是否会增加通胀压力的信号。倘若薪资动能持续放缓,这将减弱未来通胀压力。不过目前来看, 1 月平均时薪环比及同比增速双双加速上涨:环比增加 0.6%(预期的两倍),同比增加 4.5%。薪资作为影响核心通胀的关键因素,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对通胀造成威胁。
由此来看, 2024 年首份就业数据报与刚结束的议息会议“联手”打压降息预期,进一步弱化 3 月降息预期。 一方面,鲍威尔曾多次指出,要使通胀率回到美联储 2%的目标,“需要劳动力市场条件有所缓和”。 目前来看,劳动力成本推动的部分导致通胀下降斜率的放缓。而正如几天前鲍威尔所示,与其说通胀重新加速,不如说通胀维持在过高水平的风险更大。基于此, 劳动力市场的强劲表明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在劳动力市场尚未降温之前, 3 月降息的基础显然无法被满足。
风险提示: 全球通胀超预期上行,美国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巴以冲突局势失控,美国银行危机再起金融风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