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点评:如何理解年末存款降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何理解年末存款利率的再次下调?我们认为直接原因依旧是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持续承压。2023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降1pct至1.73%,连续三季度低于1.80%银行自律监管合意水平,考虑到后续存量房贷降息以及地方化债开展,年末银行净息差难言边际改善。
定期存款增速水平仍居高位,广义资金空转现象持续。11月住户定期存款余额同比增速19.9%,持续处于近十年以来的高位,M2-M1剪刀差持续走阔,其中非银存款增速在汇率贬值压力下呈回落态势,反映实体资金活化水平不足,更多高定价的长定期存款拖累银行负债端成本。
贷款利率定价持续下行。今年6、8月LPR两次调降叠加贷款需求有限,三季度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环比回落13bp至3.82%。与此同时近期房企出险问题持续,国有大行陆续表态拟支持房企融资,若最终方案落地,地产供给问题将边际缓解,但也势必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与负担。部分住房贷款利率宽松也将在年初重定价,进一步挤压银行资产端收益。当下存款降息以提升银行负债成本管控及抗风险能力的迫切性上升。
存款利率下调会是央行降息的“序幕”吗?
以史为鉴,近两年的三次存款降息与央行政策利率降息均有紧密的时间关系:
①疫情持续扰动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2022年8月中旬MLF与LPR先后调降,约一个月后的9月15日国股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是自2015年10月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落地后的首次调降。
②在疫后经济复苏放缓以及银行净息差边际大幅收窄背景下,2023年6月8日国股银行再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仅5天后央行即下调OMO利率开启新一轮降息以加强逆周期调节。
③年中政治局会议后政策加码,2023年8月中旬央行年内二次降息,三季度银行净息差依旧在历史低位徘徊,且存款定期化、长期化现象持续,仅半个月后的9月4日国股银行即“补降”存款挂牌利率。
而当下内部诉求不减,外部压力趋缓,我们认为明年年初降息的空间正在逐步打开,不排除2024年1月MLF利率调降的可能:一方面,四季度经济复苏的动能尚不牢固,近期投资与价格数据波动,制造业PMI、出口同比增速已经回到6月降息前的格局,反映实体对持续的逆周期调节诉求仍高。
另一方面,12月美联储转向信号下外部汇率压力边际缓解。美元指数与中美利差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贬值超调现象逐渐收敛,汇率波动趋近于正常弹性水平,“稳汇率”对央行货币宽松的制约或有减轻。
存款利率下调对债市有何影响?短期来看,存款降息一定程度上已经带动广谱利率下行,也可能推动居民储蓄向理财等资管产品转化,改善资金市场供需,推动利率回落。明年年初来看,受投放平滑指导的信贷“开门红”或仍具有一定季节性前置,专项债提前批支持“三大工程”可能不小,明年一季度资金面尚存趋紧压力。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定力超预期;海外提前进入衰退导致出口超预期萎缩;信贷投放节奏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