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如何理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我们可以通过11月经济数据看出一些端倪。后续可以期待更多政策抓手。
工业增加值环比创历史同期新高。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高于万得一致预期的5.7%。从环比来看,11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87%,录得2011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说明工业增加值增速上升不只是基数效应的影响,国内生产活动较为旺盛。三大力量对工业生产形成支撑:一是汽车制造,二是出口链生产改善,三是公共事业。但另一方面,受到价格的影响,中上游行业生产出现收缩。
基建、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11月基建投资增速回落。一方面,基建投资增速下滑与基数有关;另一方面,资金接续、施工节奏等问题也对基建投资造成影响。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加快。3月开始私营工业企业利润降幅不断收窄。我们认为,利润的好转使得民营企业资本开支趋稳。房地产数据仍然低迷,政策继续加力。11月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滑0.8%,降幅较上月扩大,在房价持续下跌的环境下,居民选择延迟购房。12月14日,北京和上海陆续出台地产需求侧的政策。政策呵护加码,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更好满足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
商品消费走弱,社零两年增速下滑。11月社零两年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回落。体育娱乐用品、化妆品、家用电器零售等可选消费转弱,服务消费表现较好。
当前经济“供大于求”的问题较为突出。纵览本月的各项经济数据,代表供给端的工业增加值高于预期,而代表需求端的固定资产投资、社零均低于预期。这对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也与11月偏弱的物价、金融数据互相印证。我们预计,改善产能过剩的总体思路是“先立后破”,后续可期待更多政策抓手。政策抓手可能包括:(1)一是明年财政进一步发力,我们预计明年年初预算赤字3%左右,另外安排1万亿不计入赤字的特别国债。(2)二是“三大工程”,可以期待央行考虑启动PSL、或是其他专项借款工具支持“三大工程”建设。(3)三是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政策。消费领域包括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以及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投资端,通稿提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可见政策更侧重高质量发展下的制造业投资。
风险因素:政策明显收紧;海外经济下行对出口影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