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券商晨会 - 正文

研究早观点

来源:山西证券 作者:李召麒 2023-12-14 07:1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 今日要点】
【 山证宏观】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政策协调配合进入新阶段
【行业评论】【 山证电新】 特斯拉 Optimus 发布第二代机型宣传视频【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
2023 年 12 月 12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 2023 年经济工作, 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系统部署 2024 年经济工作。 会议总体认为 2023 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在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同时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要增强忧患意识。 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同时要继续“ 防范化解风险”“ 改善社会预期”。政策布局偏积极, 强调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强调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具体来看:
第一, 会议充分肯定了 2023 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果, 短期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会议认为, 2023 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着力扩大内需、 优化结构、 提振信心、 防范化解风险,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 当前“ 三重压力” 犹存, 风险隐患较多, 但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会议认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社会预期偏弱、 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严峻性、 不确定性上升。 综合起来看, 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经济回升向好、 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第三, 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规律是理解经济目标设定和政策布局的关键。 会议认为,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主要包括, 一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是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 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三是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四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 相得益彰。 五是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团结最广大人民,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第四, 短期经济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更加融合。 会议提出, 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 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 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 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 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我们认为, 高质量发展亦需要短期经济保持稳定增速, 明年经济工作目标是“切实增强经济活力、 防范化解风险、 改善社会预期,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会议提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同时提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个统筹” 和科技发展要求或是短期经济和中长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点”和“关键”。
第五, 政策布局延续政治局会议的偏积极基调, 强调协同性和一致性。 2024 年政策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从通稿看, “稳” 指多出有利于稳预期、 稳增长、 稳就业的政策; “进” 则指在转方式、 调结构、 提质量、 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因此, 理解政策偏积极要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大目标下, 政策并非“大进”。 政策协调配合进入新阶段。 会议提出,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加强财政、 货币、 就业、 产业、 区域、 科技、 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 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强化政策统筹, 确保同向发力、 形成合力。 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第六,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 提质增效。 会议提出, 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 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第七, 货币政策方面提出灵活适度, 精准有效。 会议提出,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盘活存量、 提升效能,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 绿色转型、 普惠小微、 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当前经济动能仍不足的情况下, 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 但商业银行净息差、 中美利差、 资金“空转” 等或对货币政策的空间和节奏有一些影响。
第八, 总需求方面, 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是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会议提出, 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 健康消费, 积极培育智能家居、 文娱旅游、 体育赛事、 国货“潮品” 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 提振新能源汽车、 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优化消费环境。 要以提高技术、 能耗、 排放等标准为牵引,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二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会议提出,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 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型基础设施、 节能减排降碳, 培育发展新动能。 完善投融资机制, 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风险提示: 外部环境剧烈变化; 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