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周报:一文读懂PMI走势预测框架》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为每月第一个发布的经济数据,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ManagersIndex,简称PMI)是观测每月经济走势的一大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因此,预测PMI的走势可以让我们对接下来的经济形势有更好的判断。本文采用扩散指数法对每月PMI走势进行判断,且根据我们统计,此扩散指数模型对PMI环比变化方向预测的准确率达79.4%。
首先,选取制造业生产、需求、库存相关的高频指标。虽然制造业PMI指标体系有13个分类指数,但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会影响PMI。制造业PMI仅由其中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得到,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我们可以把这5个分类指数归为三大类:(1)生产端(在制造业PMI中的总占比为45%):生产指数(占比25%)、从业人员指数(占比20%);(2)需求端(总占比45%):新订单指数(占比3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占比15%);(3)库存端(总占比10%):原材料库存指数(占比10%)。
于是在选择高频指标时,我们主要围绕生产、需求、库存三大方向进行选择。生产端,我们选择的高频指标包括高炉开工率、轮胎开工率、聚酯开工率、粗钢产量、橡胶开工率、电厂电耗量、PTA开工率、煤炭吞吐量、线材开工率。需求端,我们选择的高频指标包括乘用车销量、铁路货运。库存端,我们选择的高频指标包括煤炭库存、橡胶库存、钢材库存。
选择完高频指标后,再赋予各指标相应权重。在赋予各指标权重时,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考虑:
1、由于PMI指数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因此除了高频指标以外,我们还需要在模型中加入调节项,以考虑季节性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2、再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高频指标以及调节项的权重;
3、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我们再对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权重结果进行适当调整:(1)在PMI五大扩散指数原本的权重(即生产端45%、需求端45%、库存端10%);(2)就高频指标而言,由于工业生产端的高频指标更多、且更能实时反映制造业情况,因此我们考虑赋予生产端更多权重;
4、最后不断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调整,调整至使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最高的权重。
统计各高频指标走向,进而预测PMI走势。由于PMI调查的是每月环比变化,因此在处理高频数据时,我们需要先将原本的日频(或周频)数据调整为月频,再根据月频数据计算其环比变化。若指标月度环比增速为正,则记为1;环比增速为负,则记为0。不过调节项的处理方式会更加特殊,我们采用的方式是若该月为春节所在月,则调节项记为0;若该月为春节所在月次月,则调节项记为1;其他月份调节项记为0.5(不过也会根据政策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再结合每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出来的结果表示PMI上升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若加权和为1,表示PMI上升的可能性为100%;若加权和为0,表示PMI下降的可能性为100%。
根据我们统计,该模型对PMI环比变化方向预测的准确性达79.4%。根据此扩散指数模型,11月PMI上升的可能性为51.5%、下降的可能性为48.5%,因此我们预测11月制造业PMI将环比小幅上升,但回到荣枯线以上可能还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