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神经介入行业梳理:大浪淘沙,后集采时代的国产价值挖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市场规模:我们预计2028年我国神经介入耗材市场规模达400亿元,2022-2028ECAGR36.5%。我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起步较晚,渗透率低,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卒中治疗渗透率仅为1.7%,相较于美国的11.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神经介入技术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前沿关键技术,相比于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恢复快的特点。我国神经介入行业当前市场规模约100亿元,随着介入治疗技术日渐成熟、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神经介入市场规模有望在2028年达到400亿元以上,2023-2028ECAGR36.5%。
出血类器械:(1)需求端分析:出血类神经介入市场核心关注颅内动脉瘤。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6年我国颅内动脉瘤患病人群将达到8800万人,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临床认为破裂概率约为10-15%),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将高于70%。出血类器械主要分为两类:栓塞弹簧圈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2)产业分析:我们短期内看好弹簧圈因为集采带来的成本优势而被普及,长期看好拥有更大适用范围、更小复发率和长期成本更低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3)公司分析:弹簧圈市场百舸争流,加奇生物(沛嘉医疗)持续优化解脱方式推出多代产品、归创通桥积极拥抱集采;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市场微创脑科学Tubridge®唯一进入集采,艾柯医疗LATTICE布局高端线,性能全球领先。
缺血类器械:(1)需求端分析:核心病种为AIS,以及容易导致AIS的ICAD。临床现状AIS普遍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时间窗口限制了诊疗效果,机械取栓能有效解决此临床难题。2026年缺血性脑卒中中国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73亿。(2)产业分析:AIS中组合取栓是未来的主流方式,其使用到的取栓支架、抽吸导管为关注点。ICAD中颅内支架目前占半壁江山但载药球囊份额有上升趋势。(3)公司分析:取栓支架艾柯医疗性能领先。心玮医疗注重缺血类全流程防治,已有多年耕耘。
国产替代“东风”将至:(1)集采政策初见成效。2020—2022年集采政策仅仅主要覆盖弹簧圈一类单品的情况下,国产四家巨头份额占比就由3.85%迅速提升至17.00%,我们预计在陆续进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取栓支架等高耗领域后,神经介入市场的国产替代率将持续攀升。(2)AI风口,辅助诊检提升渗透率。当前制约神经介入器械提升的主要难题是脑部血管复杂造成的就诊精确度较低、漏诊误诊较高的问题,所以精准诊断和治疗决策的评估需求巨大。AI加持的脑血管病智能诊疗系统可在早期患病、进展期、脑卒中急性发病期和术后康复期等不同疾病发展时期赋能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决策,进一步助力神经介入行业渗透率的提升。
相关标的
集采作为当前神经介入行业主旋律,危机与机遇并存。过去几年,出血性神介器械弹簧圈已在多轮集采环境下价格大幅压低,同时从微创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首次进入集采范围来看,带量采购进程已经开始蔓延到了创新器械领域,我们预计最终所有神介器械均会被纳入集采目录。在“后集采”的大环境下,我们关注该领域公司标的的五大核心思路如下:
1、拥有持续的研发管线和产品落地,“跑”在集采之前。代表公司归创桥通,公司未来3年内将实现28款神经介入产品获批,且神经介入板块收入增速已连续两年突破100%,2022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神经介入板块仍达到2.33亿收入。
2、拥有齐全的产品线,分散系统性风险。代表公司沛嘉医疗(加奇生物),沛嘉医疗不仅拥有品种数量最多的弹簧圈产品(4个),还在过去一年内上市了4款缺血性产品补齐管线,分散弹簧圈进入集采对公司造成的冲击。
3、转移刚需治疗占比、提出「预防」等全流程治疗周期的理念。代表公司心玮医疗,立足于心脑同治、打通神经科和心脏科的科室融合,从源头上预防,打造了防治一体的缺血性脑卒中解决方案。
4、注重专精特新领域、高举高打,拥有高端产品线。代表公司赛诺医疗,自主研发全球首个自膨式颅内药物,推出首款带有双系统释放的抗血栓涂层支架,受到了临床上的高度关注。
5、布局出海,开拓海外市场,并在海外的团队建设、合作标的等拥有一定成绩。代表公司微创脑科学(微创神通),其海外收入已突破2000万,自研产品已在7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不仅在欧洲、日本等Top级市场取得了喜人的进展,还在美国等出海高地实现弹簧圈获批、建立子公司和设立北美营销团队的成绩。
风险提示:集采风险、政策调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