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经济周期专题:大宗商品价格简史之工业商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960年以来,工业大宗商品价格共计出现过11次大幅上涨,从历次商品价格大涨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一是总体来看,工业大宗商品价格是“水涨船头”,中枢不断抬升、趋势向上的。1960年代三次商品价格上涨的高点出现在60年代末,随后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商品价格持续突破此前高点。进入80年代后,商品价格在1988年创下新高后开始宽幅震荡,一直到2007年才击穿了此前震荡区间的上限。2011年商品价格再次涨至2007年的高点附近,2016年至2018年由于需求回升力度相对较弱,商品价格涨幅不及前两次,2022年初随着全球经济的共振复苏,叠加俄乌战争等因素,商品价格突破了历史最高点。
二是除了60、70年代少数几次是供给收缩和成本驱动外,绝大多数情况下,价格大涨都是总需求推动的,与宏观数据高度拟合,具体又分为:1)1960年代工业大宗商品价格主要是由美国的单一需求所决定的;2)1970年代美国制造业外流趋势初现苗头,日本、德国经济逐渐崛起,工业大宗商品价格也开始从美国单一需求决定向西方国家总需求共同决定逐渐过渡;3)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工业大宗商品的价格基本完全由发达国家需求驱动;4)2000年后随着中国的“资本深化”,中国成为商品价格的单级驱动力;5)2015年中国“资本深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从中国单级转向全球多级。目前我们仍处于这个阶段。
三是从最近几次来看,工业大宗商品价格高点都出现在基本面高点右侧,也就是说,需求要领先于商品价格见顶。在2002年至2007年、2009年至2011年、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20年至2022年这四轮商品价格的大涨中,大宗商品价格的高点都是出现在工业同比增速高点的右侧,商品价格是后反应变化的,这意味着一轮商品价格上涨的周期中,如果工业同比增速还在向上,那么商品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不过商品价格的低点和工业同比增速的低点几乎同时出现。
当前中国+G7国家的工业同比增速仍然处于磨底阶段。国内情况看,中国工业同比增速在2022年探底后开始回升,但回升幅度较缓;国外情况看,G7国家中占比最大的美国工业同比增速仍在持续磨底,其他国家当前也多处于探底或磨底阶段。往后看,2024年中国+G7国家的工业同比增速有望出现上行拐点,届时工业大宗商品价格也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风险提示
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