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山西证券《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发展和风险再平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从全文框架上看,会议包含了中央对金融的定位和战略布局、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的成果、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原则、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监管、金融对外开放、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等内容。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对高质量发展和防风险再平衡是此次会议的重要内容。相较于2017年,今年的会议内容提到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但同时也要看到,今年的会议未提及“去杠杆”,对地方化债的表述也和2017年有本质区别。金融防风险的最终目的是要助推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金融首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对金融的定位中,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在对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成果的总结中,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未来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具体来看,资金投向上,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强调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资金来源上,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另一方面,也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融资结构上,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再度完善对金融机构的定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稳定大局是前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时度效。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二是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三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对地方化债和房地产长效机制构建再布局。会议重点提及五个方面的金融风险,一是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二是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三是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四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五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地方化债和房地产长效机制构建是风险化解的主要内容。地方化债方面,提出“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预计未来有更多的化债举措推出。房地产方面,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包括“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风险提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