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电气设备行业周报:国网冀北电力启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区,特高压、电网自动化、数字化是电网重点投资领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周市场表现。上周(2023.09.18-2023.09.22)上证综指涨0.47%,深证A指涨0.13%,沪深300指数涨0.81%,电气设备指数跌0.28%,电气设备指数表现弱于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深证A指。
1-8月电网工程投资额同比增1.4%。根据国家能源局公众号消息,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5.1亿千瓦,同比增长44.4%;风电装机容量约4.0亿千瓦,同比增14.8%。1-8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703亿元,同比增长46.6%。其中,太阳能发电1873亿元,同比增长82.7%;核电522亿元,同比增长56.9%;风电1149亿元,同比增长38.7%。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705亿元,同比增长1.4%。
国网冀北电力启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区,特高压、电网自动化、数字化是电网重点投资领域。根据国网冀北电力公众号消息,9月22日,国网冀北电力发布《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行动》白皮书,启动建设华北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区,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白皮书以规划建设电源友好、主网增强、配网升级、负荷响应、调控提升、数智赋能等“十大工程”为重点:
(1)电源友好工程:积极推动火电机组“三改联动”,研究推广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提高分布式电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水平,实现源网友好,构建高度耦合、高效运行的低碳电力供应体系;
(2)主网增强工程:立足大电网大市场,以服务大型风光基地为重点,加快实施张北-胜利、大同-怀来-天津北、承德等特高压工程,以京津冀北特高压环网和超高压柔性直流电网为支撑,提高通道利用效率和运行水平,全面增强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3)配网升级工程:聚焦分布式新能源和多元负荷规模化接入,完善配电网建设标准体系,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配电网互联互通水平和分布式承载能力,构建要素全景感知、区域自治共享的现代智慧配电网;
(4)负荷响应工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负荷管理体系,推进可调节负荷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精准高效互动。主要目标:2025年建成最大负荷10%以上可调节负荷资源池,2030年建成最大负荷20%以上可调节负荷资源池。
(5)调控提升工程:聚焦电网调控转型升级,建设安全、低碳、智慧的综合防御、清洁消纳与智慧调控体系,依托新一代调度支持系统、一体化通信网络、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实现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协调、多级电网协同的调度模式。
(6)数智赋能工程:加快建设智慧物联体系,提升全息感知和泛在互联能力,打造数字孪生电网,促进源网荷储高效协同,实现电网数字化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特高压、电网自动化、数字化是电网重点投资领域,建议关注:
(1)特高压直流核心标的:国电南瑞、中国西电、许继电气等。
(2)特高压交流核心标的: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等。
(3)调度、配网自动化相关企业:国电南瑞、东方电子、四方股份、积成电子等。
(4)智能电表标的:炬华科技等。
(5)分接开关内资龙头:华明装备。
(6)电力信息通信相关企业:国电南瑞、国网信通、威胜信息等。
风险提示。电网建设进度不达预期,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