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新政优化上市路径,“小巨人”助力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9条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小巨人”助力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
2023年9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19条《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强调要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方面给予因IPO计划等公司发展规划而摘牌新三板的公司更方便的上市北交所的机会,有利于北交所服务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夯实北交所长期发展根基。2023年,工信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已进行至第五批,共计认定12950家;后续逐步培育成为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共认定七批,共1200家。地域分布上来看,前五批小巨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东部,广东(1539家)、江苏(1509家)、浙江(1464家)为所有省份里的Top3。由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为中小规模的企业,因此大量分布在三板或为非公众公司,名单中约八成的公司为未上市/挂牌的企业,目前新三板中有1265家为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的企业。截至2023年9月25日,北交所目前上市公司220家中有10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拉长时间轴来看,2020-2023年,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从36.84%提升至47.46%。与其他板块比较来看,北证和科创板中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占比较高,分别为48.18%、53.39%,其次为创业板的28.86%。单项冠军中有455家为上市/挂牌公司,占比38%;各批次的单项冠军中上市企业占比基本在38%上下波动,较为稳定;六成上市的单项冠军为主板上市。1200家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中有268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而成。从各批次来看,单项冠军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年提速较快,第六批与第七批中由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的企业占比已经接近40%。
“新三板挂牌时间累计”降低了转北交所上市的时间成本,优化上市路径
两年来,北交所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成效显著,还未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科研属性突出的上市后备军。目前新三板中785家正在辅导中,冲刺北交所的辅导企业家数最多,为673家,其中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4家,占比34.77%;辅导至科创板的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最高,15家中有10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25日为公告日进行筛选状态变更的上市审核申报排队中企业数共1436家,其中北证221家,创业板数量最多,为559家。排队企业中,共5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队北证的83家,占比达到37.56%,排队科创板的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最高,共128家,占比55.65%。北交所9月新政对新三板挂牌时间可累计的调整优化公司上市路径,降低了调整为北交所上市的时间成本,便于企业基于目前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结合自身经营规模及业务特点,对上市战略进行合理的调整。近三年来,科创板的队列中以撤回终止的企业数有一定的增加,2023年科创板撤回材料企业数量已达到34家,其中有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企业规模较小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