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服务板块反弹能够持续

来源:中航证券 作者:沈文文 2023-07-17 20:5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服务板块反弹能够持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本期(7.8-7.15)上证综指收于3,237.70,上涨1.29%;沪深300指数收于3,899.10,上涨1.92%中小100收于7,221.29,上涨1.69%;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464.32,上涨0.90%,在中万31个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2位。其中,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子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情况
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改革继续深化,群众待遇巩固完善,基金运行安全平稳。
国家医保局发布了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国家医保局在2022年积极推进医保改革,巩固和完善了群众的待遇,使基金运行安全平稳。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了1.34592亿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该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包括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0922.17亿元,同比增长7.6%;基金总支出为24597.24亿元,同比增长2.3%;当期结余为6324.93亿元,累计结余为42639.89亿元。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是近年来国家医保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医保局已经在成立的5年中连续开展谈判工作,新增进入目录的341种药品谈判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2022年,275种通过谈判的药品在协议期内报销了超过1.8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全年共为患者减负超过2100亿元。
国家医保局新消息,抓紧启动第九批国采
7月14晚,国家医保局发布消息表示,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率队考察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等,重点关注第九把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在此过程中,施子海强调要完善集采规则,规范投标企业行为,防范不公平竞争风险,确保营造良好的采购环境。同时,还要加强集采报量、采购和使用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着力促使高价非中选产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施子海还提到,要加强落实第二批中成药联盟采购工作,增强监测和中选产品供应的保障,规范管理非中选产品和流标品种,确保广大患者真正受益于集采成果。这是自第八批国采工作开展以来,官方首次明确提及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礼来19亿美元收购潜在“firstin-class”减重疗法
礼来(EliLillyandCompany)和VersanisBio今天宜布达成最终协议,礼来将以高达约19亿美元的款项收购Versanis,Versani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新药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Versanis的先导项目是bimagrumab。Bimagrumab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单克隆抗体,向激活素2型受体(ActRII)。ActRII是在脂肪和肌肉细胞中都表达的激活素受体。ActRII受体传导信号的活化会导致肌肉菱缩和脂肪组织中脂肪的累积,因此肥向此通路有望在驱动脂防流失的同时、增加患者身体的肌肉组成。在一项为期48周的临床2期试验当中,在带有2型糖尿病的过重或肥胖患者身上,与安慰剂相比,bimagrumab能够造成患者约22%脂肪质量的损失,并增加4.5%的无脂体重。此外,与许多基于肠促糖岛素(incretin)疗法不同的是,患者在停止治疗12周内并未观察到体重的增加。目前为止,bimagrumab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其副作用包括肌肉控李和腹泻,它们发生在治疗早期,且大多为轻度。
Bimagrumab目前正在BELIEVE临床2b试验中进行评估,用于单独和与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联合治疗超重或肥胖的成人。将肠激素与bimagrumab结合使用有可能进一步减少脂肪质量,同时保持肌肉质量,并可能为肥胖及肥胖相关并发症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近期驱动医疗服务板块触底反弹的因素主要有三:
1)利好政策持续发布。7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所做的调整预示着未来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降幅或将更为温和,进一步利好创新药及为创新药服务的医疗研发外包产业链的发展。此次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调整:首先,针对连续纳入“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品种,支付标准在基础规则上减半;其次,续约需降价的企业可以申请重新谈判确定降幅,重新谈判的降幅不一定高于简易续约规则确定的梯度降幅;第三,协议期内(2024年12月到期)调整支付范围的品种可以通过补充协议在原协议期内确定新的支付标准和范围;第四,对于2022年重新谈判或补充协议新增适应症的品种,今年计算续约降幅时,将把上次已发生的降幅扣减;第五,医保基金支出预算从2025年续约起不再按照销售额65%计算,而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费用计算,医保支付节点金额也相应调增,之前方案中“二、规则”下2亿元、10亿元、20亿元、40亿元从2025年开始相应调增为3亿元、15亿元、30亿元、60亿元。我们认为,《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所做的调整预示着未来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降幅或将更为温和,利好创新药产业链的发展。
2)医疗服务板块估值处于底部。医药行业近期整体呈现震荡调整态势,行业处于长期估值低位。我们统计2000年以来的数据,截至2023年7月15日,采用申万医药指数,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估值较低分位,板块PE、PB分别为26.67和2.86,处于2000年以来10.68%和13.54%分位;PE、PB历史中位数分别为38.53和4.13,距离历史中位数仍具备较为明显的空间。目前医疗服务板块PE、PB均处于历史低位,同时PE已处于接近历史0分位的位置,估值水平较历史中位数具备较大幅度反弹空间;
3)板块优质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在低估值和利好政策加持下性价比凸显。受我国国民医疗健康意识觉醒、政策扶持、医疗服务机构持续扩张和人均医保支出不断提升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影响,为医疗服务板块业绩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从医疗服务中的医院板块(合计15家上市公司)来看,目前上市公司中已公布中报业绩预告的5家公司中,预告净利润增长均为正值,且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均为50%以上。其中,国际医学、三博脑科、光正眼科和创新医疗均在此前公开信息中透露了较高的全年业绩增长目标。从医疗服务中的医疗研发外包板块(合计16家上市公司)来看,医疗研发外包行业依靠订单驱动业绩,同时和创新药的发展相互依存。2015年以来,我国创新药迅速起,创新药行业发展利好政策趋势确定,将为创新药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引导和支撑。2021年,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日标纲要》中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调医药生物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2015年以来,在顶层设计框架的指引下,我国研发指引、审评审批、医保准入、支付支持等方面,进行创新药政策改革,利好创新药行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国内创新药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将在国内发挥更多的价值。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医疗研发外包行业产业链优势明显,龙头公司多已完成纵向一体化布局,在劳动力成本上与美国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业绩表现方面,从药明康德等龙头型上市公司公布的全年营业收入预期来看,业绩仍旧有望呈现增长趋势。随着中报季逐步临近,医疗服务板块或将持续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爱尔眼科、国际医学和通策医疗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白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阿阿胶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