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点评报告:蚂蚁超过70亿罚单落地,行业迈入常态化监管期【勘误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7月7日晚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蚂蚁集团处以71.23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并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2023年7月8日,蚂蚁集团宣布启动股份回购,回购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7.6%。
处罚落地,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监管进入常态化,行业发展或迎来新阶段。从2020年至今,互联网金融行业主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1)严监管期:202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约谈蚂蚁集团实控人、董事长和总裁。2)整改期:2020年12月,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指出其目前经营中存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漠、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并对蚂蚁集团提出了整改要求。2021年4月,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14家大型平台企业,全面整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3)常态化监管期:2023年7月7日,金融管理部门公布对蚂蚁集团等平台企业的处罚结果,意味着平台企业金融业务集中整改工作暂告段落,大型平台企业将正式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
对于实质金融业务的开展,未来或会出现明确的边界。蚂蚁集团此次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是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具体业务监管细则如下:1)银行机构业务: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2)保险机构业务:保险业务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应当具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
监管“全覆盖”稳步推进,涉及领域已较为全面。目前,监管涉及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较全面,重点关注支付业务、征信业务、信贷业务和保险业务等方面。1)支付业务: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净资产与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2)征信业务:扩展征信范畴,“信用评分”等名义对外提供的服务纳入监管;要求个人征信业务持牌,数据服务(信用评分或反欺诈业务)必须持牌。3)消费信贷与小额贷款: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对外融资杠杆率限制在5倍。4)保险业务:对行业渠道变现设置费率上限,如保险期间一年以下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预订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35%,一年以上不得高于60%。
蚂蚁回购彰显信心,或为上市重启做准备。处罚落地后,蚂蚁集团宣布将以自有资金回购现有股东的部分股份,回购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7.6%,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业务发展的信心。未来,随着蚂蚁集团完成整改进入发展新阶段,预计其后续将加快申设金控公司业务牌照,为重启上市扫清障碍。
投资建议:平台“罚单”落地,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行业迎来常态化监管期。建议关注阿里/蚂蚁持股的上市公司,如恒生电子、金桥信息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