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宏观经济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国企改革成效与中特估值下的投资思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呈现“东升西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地缘政治局势动荡。
我国统筹发展与安全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创历史之最的91次。2021年全球安全指数小幅回升,美国、俄罗斯、中国排名居前,分别为0.57、0.55、0.46。中国经济、民生、外贸安全较高。
国企自身特点与国企改革成效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在公用事业、基建、房地产、能源等领域占主导地位。凭借自身特点,国有企业在稳定性、技术能力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且在危机时刻能发挥助企纾困作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企业增质提效取得重大进展,央企和地方国企改革完成率超98%。传统估值体系下国企估值偏低,主要有三点原因:(1)市场不看好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2)除传统周期行业外,国企净利润率普遍低于民企;(3)央企与地方国企资产负债率偏高,不过近年已逐渐下行。
新一轮改革展望与中特估值
下一步国企改革将围绕以下展开:(1)聚焦主业,轻装上阵;(2)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3)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4)进一步实现国企市场化运营。同时,央国企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做好现代产业转型,扶持培育新兴产业。“中特估值”应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下,脱胎于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并区别于传统西方估值体系的资产定价体系。央国企不断深化改革进程使市场将其作为中特估值的“锚”。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投资思路
中国特色估值溢价从行业、政策、企业三个维度得以反映:
(1)行业方面,主要关注三条主线:绿色低碳、发展安全与科技创新。与以上主线相关的电力、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汽车、国防军工、半导体、信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装备等行业上市央国企或更具优势。
(2)政策层面,新一轮国企改革着力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资源优化整合后的央企将提升自身竞争力。
(3)企业层面,股息率是衡量央国企稳定性和分红能力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需关注“一利五率”中新增的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等,ROE有明显改善的央国企估值回归的空间更大。
国央企全天候策略:选股优化、风格轮动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解构市场对国央企的审美迁移,以此构建多因子打分模型,并通过价值和成长风格轮控制回撤,提高年化收益率、夏普比至15.8%、93.3%。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俄乌冲突反复超预期;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