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有色金属行业深度报告:储能行业:独立储能电站收益率模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发展储能不仅是长久之计,更是当务之急
从新能源浪潮谈起,为了贯彻实施新发展理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的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风光等可持续性能源的占比不断提升,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性能源在时空上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直接并网运行会导致电力不稳定、不连续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将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风电和光伏发电在每日不同时段出力不同,与用电负荷高峰不同步,而新型储能技术通过实现新能源能量转移,可降低弃风弃光率,保证电源和负荷在电力系统中的平衡与电力供应的稳定,促进新能源的发展,缓和由于新能源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冲击。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维持中占有重要地位
抽水蓄能是传统的储能方式,装机占比最大,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周期较长,通常为6-8年,需要结合地理位置选择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建设,单站规模较大,适用于大规模的系统性电力应用;新型储能中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周期较短,一般为3-6月,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单站体量大小可供选择,具有灵活性,新型储能技术存在明显的优势。
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储能技术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储能的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储能技术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发电侧、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储能技术在工业端通过调峰和提高发电效率,平衡电力供需,调节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需求、价格等影响因素的限制,效率最大化利用可持续性能源的出力,从源头调节频率,保障电能质量,实现可持续性能源在并网运行中的优化。除此之外,用户也从储能技术中受益良多,不仅可以节省用电开支,在电力系统突发故障时,电池可及时为用户提供备用电源。
储能电站成本与收入构成
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也被称为系统成本,是指单位容量的储能系统的成本。主要由设备安装成本(含电池成本)和施工建造成本组成(未计及土地成本)。
独立储能电站参与辅助市场服务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受限于各省市电力系统的差异,细则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独立储能电站的收益渠道包括容量租赁收入、容量电价收入、电力现货交易收入和辅助服务收入等。
IRR测算:16年使用寿命周期IRR为6.6%
我们按照一座100MW/2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EPC工程建设成本为2元/Wh计算,初始项目投入为4亿元,整体使用寿命为16年,电池组预计使用寿命8年,在第8年时进行更换,成本为1元/Wh,即更换费用为2亿元。储能电站每年运营费用则按照初始投资额的2%计算,即800万元/年。
收入端则以山东省收益模式为例: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收入2550万元/年+容量租赁收入3000万元/年+容量补偿收入600万元/年,则每年的收入为6150万元。根据此现金流计算,一座100MW/2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在其16年使用寿命周期中,IRR为6.6%。
风险提示
储能电站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涨,影响储能电站盈利能力;储能技术突破,减少对储能电站需求。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