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券商晨会 - 正文

东兴晨报

来源:东兴证券 作者:研究所 2023-05-05 07:4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兴证券《东兴晨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推荐
【东兴非银行金融】中信证券( 600030):投行业务延续突出表现,有效平抑业绩波动——中信证券 2022 年年报业绩点评(20230428)
中信证券披露 2022 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651.09 亿元,同比减少14.92%;归母净利润 213.17 亿元,同比减少 7.72%。 EPS1.42 元/股,同比减少 15.98%; ROE 8.67%,同比下降 3.40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权益市场波动剧烈,公司经营面临诸多挑战,投行业绩成为一抹亮色。受国内疫情频发、俄乌冲突和美欧等主要央行持续快速加息等持续性和突发性因素影响, 2022 年国内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权益市场剧烈波动,对证券行业经营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作为行业头部券商,公司经营情况亦遭受诸多压力。从全年业绩表现看,除投行外的各大业务条线收入均较 2021 年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经纪业务净收入 111.68 亿元,同比减少 20.01%;资管业务净收入 109.40 亿元,同比减少 6.51%;自营业务净收入 183.10 亿元,同比减少 22.33%。相较之下,投行业务延续较强的非周期属性,成为公司的业绩亮点,报告期内投行业务净收入 86.54 亿元,同比增长 6.1%。此外,受益于前期对融资类业务风险充分计提,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大额转回(6.98亿),成为业绩的重要“稳定器”。我们预计,随着疫情影响缓解,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和全面注册制的落地, 2023 年经纪、投行、自营、资管、信用等核心业务板块净收入均将较 2022 年有所增长。
投行业务强者恒强,助力公司把握全面注册制发展机遇。借助直接融资发展东风和全面注册制加速推进的契机,投行业务继续成为公司最为稳健的业绩增长点。股权承销和债券承销等核心业务规模长期排名行业首位。在全面注册制框架下,投行、直投等业务条线逐步实现高效联动,券商得以全产业链、全流程参与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投行业务正在成为券商的“流量入口”,预计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和疫情缓和,叠加香港及海外投行业务复苏,公司投行业务无论从自身规模还是同其他业务条线的协同上均有望继续取得突破。随着全球业务联动的加强,以一带一路经济带、粤港澳及东南亚区域为基石的投行国际化版图有望继续扩充,也将带动中信证券投资、金石投资等投行“上下游”业务收入加速增长。
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仍是抵御市场波动,优化资源配置,筑牢客户基本盘的核心所在。经济增速下行叠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对财富管理类产品的需求呈现短期回落态势。报告期内公、私募基金业绩较为低迷且分化巨大,为新发基金和存量基金规模及管理费收入增长带来极大挑战,进而影响券商涉及金融产品销售、基金投顾等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但公司依托平台优势,发挥财富管理业务线和华夏基金的高效协同,并通过以中信证券资管、中信期货资管、金石投资为主的资产管理体系,助力大财富管理业务全面发展。同时,公司通过行业领先的股权衍生品和 QDII、 FICC 业务线,为财富管理条线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来源,亦可更大程度对冲市场风险,在降低净值波动的同时提升收益率水平,进而提升财富管理客户对公司管理能力和品牌的认同感,提升客户粘性。
投资建议:
当前证券行业业务同质化仍较高,在马太效应持续增强的背景下,仅龙头的护城河有望持续存在并加深,资源集聚效应更为显著,进而有机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作为行业的绝对龙头,中信证券不仅业务上无明显短板,综合实力业内突出,而且业务结构具有一定特色和异质化,抗周期属性初步显现。公司配股完成后,资本实力得到有效补充,业务结构有望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坚定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和构建“券业航母”的未来。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6.85 亿元、326.48亿元和 384.52 亿元,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
(分析师:刘嘉玮 执业编码: S1480519050001 电话: 010-66554043 分析师:高鑫 执业编码: S1480521070005 电话: 010-66554130)
【东兴交运】皖通高速:疫后复苏与路产贯通带动业绩增长,静待资产收购落地( 20230428)
事件:公司 2022 年实现通行费收入 36.76 亿元,同比下降 4.04%,归母净利润 14.4 亿元,同比下降 4.57%。 22 年净利润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及四季度货车收入减免。 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1.45 亿元,同比增长 18.51%,归母净利润 4.59 亿元,同比增长 13.15%。公司近期拟收购六武高速,并承诺收购完成后将分红比例提高至 70%。
2022 年业绩展现出较强韧性:在去年疫情影响与去年四季度货车收费减免的双重不利条件下,公司盈利依旧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合宁高速收入仅微降 0.2%,顶住了疫情压力,滁河大桥全线通车为合宁高速带来了一定的贯通效应;高界高速收入逆势增长 3.8%,主要系平行国道维修。宣广、广祠高速去年受上游芜合高速改扩建施工和重要桥梁维护等因素影响,收入下降近 20%。芜合高速改扩建于去年年末完成,预计今年宣广高速收入情况将有明显修复。
一季度收入增长明显,宁宣杭高速受益于强贯通效应:一季度公司路产增收明显,合宁高速、高界高速收入分别同比提升 18.2%和 7.0%。宁宣杭高速方面,江苏段于去年 9 月通车,浙江段于去年年末通车,结束了宁宣杭高速断头路的历史,对公司盈利提升有巨大帮助。一季度宁宣杭高速收入同比提升146%。但目前宁宣杭高速刚刚全线贯通,车流量相较于周边路产还有明显差距,其流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受益于疫后复苏以及宁宣杭的高增长,公司一季度通行费收入提升 13.7%,实现开门红。收购六武高速估值合理,有望进一步增厚业绩: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占 85%)及支付现金(占 15%)方式,向大股东安徽交控收购六武高速 100%股权。
六武高速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 40 亿元, A 股发行价格为 7.19 元/股;为保障中小股东利益,公司将 2023-2025 年分红比例承诺从 60%提高至 70%。
六武高速收费里程 92.7 公里,剩余收费年限 16.7 年。收购路段净资产约 25亿元,且基本剥离了债务(22 年项目总负债不到 1000 万元)。 21 与 22 年净利润分别为 2.5 与 2.1 亿,由于 22 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实际上 21 年盈利参考意义较强。 21 年六武高速净利润率约 45%,是较为优质的资产。
以 40 亿收购对价上限计算,资产对应 PE 上限为 16 倍。确实高于公司目前估值(PE-TTM 约 10 倍),投资者普遍对此较为关注。我们综合考虑后认为收购价格合理。
一方面,高速公路估值除了看盈利,还需要考虑收费年限,如果不考虑改扩建完成的合宁高速(年限审批还在进行中),六武高速的收费年限较公司大部分路产更长,仅不及岳武高速和宁宣杭高速。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平均折旧而非车流量折旧,六武高速在运营前中期的折旧占比较高,会一定程度上压低前中期的盈利水平,但后期盈利弹性会高于采用车流量折旧的路产(因为折旧固定,不会随车流量增长而增长)。因此如果要以目前的盈利水平作为估值基准,那么就同时需要考虑路产后续较强的盈利成长性。
最后,从获取成本角度考虑, 40 亿上限的收购价格对应 93 公里路产的 16.7年收费权,单公里成本不超过 0.43 亿元。六武高速位于连通合肥与武汉的最近路线上,地理位置优越,后续车流量还有较大提升潜力。相较于目前动辄近亿元的高速公路单公里建设成本,六武高速作为已经稳定盈利的优质资产,其定价实际上较为公允。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 18.1、 20.0和 21.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9、 1.20 和 1.31 元。公司近两年受益于路产贯通效应,具有较强的业绩弹性。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合宁高速年限延长的不确定性;收购路产收入低于预期;宏观经济不景气等。
(分析师:曹奕丰 执业编码: S1480519050005 电话: 021-25102904)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皖通高速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