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房地产行业行业专题报告:消费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纳入试点范围点评-REITs扩容至消费类基础设施,商业地产“投融管退”渠道打通

来源:信达证券 作者:江宇辉 2023-04-03 19:1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房地产行业行业专题报告:消费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纳入试点范围点评-REITs扩容至消费类基础设施,商业地产“投融管退”渠道打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政策:资产扩容,消费类基础设施纳入试点。为进一步健全REITs市场功能,推进REITs常态化发行,完善基础制度和监管安排,证监会3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将试点资产类型拓宽至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标志着商业地产发行REITs政策正式落地。除扩充资产类别外,新规还有三个重点值得关注:要求原始权益人为独立法人主体,与住宅开发业务隔离。我们认为房企通过业务、资产隔离仍然有望发行公募REITs,但回收资金无法回流母公司用作偿债和补充流动性资金。分类调整项目收益率和资产规模要求。申报规模将保租房项目的规模下调至首发8亿元,扩募16亿元,其他项目未变,体现了对于保租房发行REITs的鼓励与呵护。
REITs扩容至商业地产将对地产行业带来哪些改变?不动产投资层面:盘活优质商业资产,拓宽商业不动产投资工具。本次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消费类商业地产纳入C-REITs试点资产类型,有望盘活优质商业资产。行业层面: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1)短期提供去杠杆途径,缓解资金困境。2)长期向追求高质量管理能力模式过渡。企业层面:商业资产打通“投融管退”反哺上市公司。商业地产获准发行公募REITs后,实质上会打通一条除了拓展第三方项目之外的轻资产发展途径——打通“投融管退”渠道,即:1)通过REITs出表项目募集资金,获得业务拓展资金;2)通过旗下商管子公司运营底层资产获得管理费用,实现真正的轻资产运营;3)通过认购REITs获得稳定分派收益。
哪些房企有望率先受益?1)主体方面:已出险或资金状况较为困难的房企事实上较难顺利发行公募REITs,资金情况较好、现金流充裕的高信用房企才有望顺利发行公募REITs。另外从目前已经发行上市的公募REITs主体情况来看:国企或行业龙头有望成为最先顺利完成公募REITs发行的主体。2)资产方面:无论是监管审核要求还是交易所层面监管要求,申报的重点都是成熟优质、运营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了确保公募REITs产品收益相对稳定,要求底层资产现金流预期相对明确、波动性较小。首批试点发行的公募REITs对于资产质量要求通常更高——一线城市购物中心资产更有望成为第一批消费类公募REITs发行底层资产。资产包或为最可能的模式,对发行人的资产质量和资产规模提出要求。
长期受益主体底层逻辑:投资端和管理端优势价值凸显。结合PreREITs,商业地产“投融管退”已打通。2023年2月2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试行)》,规定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特定居住用房(包括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商业经营用房、基础设施项目等。除居住用房外,投资范围与公募REITs底层资产范围有一定的重合性,因此结合Pre-REITs和公募REITs来看,资金占用量较大、回报周期长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融管退”渠道已经打通。从“投融管退”四个环节来看,其中“投资”与“管理”由房企主导,因此在投资端和管理端的优势有望在获准发行公募REITs中得以凸显。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政策存在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公募REITs发行不及预期。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信达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