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系列点评二十二:业绩高增长 剑指全球内外饰龙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新泉股份(603179)
事件概述
公司公告 2022 年报: 2022 年实现营收 69.5 亿元,同比增长50.6%,归母净利 4.7 亿元,同比增长 65.7%,扣非归母净利4.6 亿元,同比增长 80.5%;其中 2022Q4 实现营收 22.3 亿元,同比增长65.0%;归母净利1.6亿元,同比增长145.8%,扣非归母净利 1.6 亿元,同比增长 133.9%。
同时公告: 1)根据公司发展及战略规划需要,公司(简称“乙方”)拟与江苏韦恩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甲方”)、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丙方”)共同出资在江苏省常州市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江苏纬恩复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2,000 万元人民币,其中甲方、乙方、丙方分别以货币方式认缴出资 900 万元、 700 万元、 400 万元,分别占注册资本总额的 45%、 35%、 20%。 2)根据公司需要,公司拟在常州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常州新泉志和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具体名称以工商核准登记的为准),注册资本 10,000 万元,由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
分析判断:
收入加速增长 利润率持续提升
公司 2022 年营收同比+50.6%,其中 2022Q4 营收同比+65.0%,环比+16.7%,我们判断同环比增长主要受益于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比亚迪、蔚小理等新能源客户放量。 2022 扣非归母净利同比+80.5%,其中 2022Q4 扣非归母净利同比+133.9%,环比+9.3%, 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主因产能利用率叠加降本增效控费有序推进, 对应 2022Q4 扣非归母净利率为 7.1%,同比+2.1pct, 预计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展望 2023,随着新能源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公司 2022 年毛利率达 19.7%,同比-1.6pct,主要受 2022 年1 月 1 日起执行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将在商品的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前为履行客户销售合同而发生的运输费用从“销售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项目) 及低毛利率的乘用车业务占比持续提升的影响,其中 2022Q4 毛利率 20.6%,同比-0.2pct,环比+1.2pct, 环比回升则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
费用方面, 2022 年研发费用达 3.1 亿元,同比+36.0%,对应研发费用率同比-0.5pct 至 4.4%,研发持续投入主因新项目增多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2022 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2.4pct、 -0.1pct、 -0.6pct 至1.9%、 4.5%、 0.0%,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
乘用车:新能源驱动高成长 外饰加速拓展+碳纤维前瞻布局
客户+: 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 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彰显竞争实力,有望随特斯拉不断成长,实现量价利齐升,此外还拓展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新能源车型,新能源驱动高成长。
产品+:公司从内饰件(主副仪表板、门板、立柱等)逐步拓展到外饰件(保险杠、塑料尾门等),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过万元,本次参股设立江苏纬恩复材料有限公司,前瞻布局碳纤维材料,有望进一步提升单车配套价值,同时能够更好地与整车厂建立 Tier 0.5 级合作关系,增强合作粘性。
中长期看,全球车企降本压力加大下,内外饰进口替代加速, 根据我们测算, 全球内外饰市场规模达万亿元,我们判断公司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
商用车:底部向上可期 拓品类+全球化提份额
公司的商用车客户主要包括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 我们预计配套份额达 60%以上,未来将通过拓品类、 借重卡升级换代之际加速渗透其他客户并实现全球配套等方式实现份额的持续提升。 短期看, 我们判断随着疫后经济修复, 重卡销量有望周期向上,预计 2023 年较高毛利率的商用车内饰业务有望实现回升,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
新势力供应链+自主品牌供应链,进口替代剑指全球内饰龙头: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逐步拓展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客户, 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市占率的加速提升。考虑到公司业务加速突破及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驱动利润率提升, 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4 年营收由102.8/140.5 亿 元 调 为 102.9/143.5 亿 元 , 归 母 净 利7.8/11.9 亿元不变, EPS 为 1.60/2.45 元不变, 新增预计2025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 176.1 亿元和 15.2 亿元,对应 EPS 为 3.12 元, 对应 2023 年 3 月 31 日收盘价 43.5 元 PE27/18/14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