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点评:开年首份财政“成绩单”表现如何?

来源:东吴证券 作者:陶川,邵翔 2023-03-19 16:2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点评:开年首份财政“成绩单”表现如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2月财政收支矛盾仍旧突出。2023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同比增长7%。1-2月财政收支差额为474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收支差额7976亿元缩小,财政收支不平衡压力仍存。
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结构不佳,收入质量下降。从第一本账收入端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录得-1.2%,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原因可能系2021年末缓税入库至2022年年初,因此基数较高。1-2月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序时进度的21%,较往年而言进度节奏适中,财政收入靠前发力并不明显。
具体来说,1-2月国家财政主要依靠非税收入增收。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当月同比增速分别达-3.4%和15.6%,前者拖累公共财政收入3个百分点;而后者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不过由于非税收入占比较低,仅拉动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目前看来财政收入结构不佳,财政收入质量有所下降。
四大主要税种中企业税和消费税分化明显。以税种结构来说,四大主要税种中唯有企业所得税表现略佳,同比增长11.4%(上年12月为8.8%),增速略有加快,显示市场主体状况开始进一步好转。个人所得税增速虽略有改善,录得-4.0%(上年12月为-5.7%),但依旧为负增长。增值税收入增速也在放缓,1-2月增速达6.3%(上年12月为14.86%),这或与进一步放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有关。四大主要税种中表现最差的是消费税,增速从63.5%降低至-18.4%,尽管1-2月社零同比数据有所改善,但消费税增速的大幅降低证明消费复苏并未出现“报复性”复苏。
除四大税种以外的其他税种也同样对财政收入端施压。与四大税种表现相似,其他主要税种也在制约着财政收入的扩张,其中外贸相关税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以及车辆购置税拖累最为明显。具体来说,包括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和关税在内的外贸相关税种共对税收收入拖累3.1个百分点,这与免征因滞销、退货等原因退运进境商品的进口关税以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相关,其中出口退税增长9.7%说明国家仍在有力支持外贸出口的平稳发展。1-2月主要税种中负增长最严重的为证券交易印花税,其同比增速为-61.7%,拖累税收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意味着现在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市场流动性较差。此外,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汽车销售下降的影响,车辆购置税增速依旧为负,录得-32.8%、拖累税收增速0.5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倾斜,但基建也开始发力。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录得7.0%,完成年度预算的14.9%。从支出结构来看,1-2月公共财政支出仍主要面对民生领域,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速分别达1.4%、9.8%、23.3%。不过,基建类支出也开始发力,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速由负转正,从上年12月的-7.1%升高至11.4%。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预计未来用于民生相关支出的强度或将适当下降,转而投向基建等拉动经济增长的领域。
政府性基金收入:卖地收入负增长使政府性基金收入低迷。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录得-24.0%,低于近几年同期增速。受楼市仍旧清冷等因素的影响,1-2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幅高达-29.0%,使第二本账收入端表现不佳。预计土地出让收入的实际复苏时点可能要延迟到2023年下半年,目前政府还本付息压力仍存。
专项债发行进度慢于去年,但是并未影响基建端的发力。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录得-11.0%,远低于2022年同期的27.9%。从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来看,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8269.4亿元,为全年限额的21.8%,慢于2022年的24.0%,但是由于今年节后项目开工恢复速度较快,基建的增速并未落下。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海外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严重拖累我国出口。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势超预期恶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