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09亿元,同比下降11.64%,实现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下降29.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38亿元,同比下降27.05%;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4亿元,同比下降3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53.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降低56.58%,业绩低于预期。
海风开工小年营利双降,高电压等级产品毛利率稳定陆缆系统收入39.77亿元,同比+3.53%,海缆系统收入22.4亿元,同比-31.55%,海洋工程收入7.88亿,同比-2.65%。毛利率方面,陆缆系统为9.67%,同比+0.18pct,海缆系统为43.27%,同比-0.63pct,海洋工程为27.14%,同比+2.0pct,公司年内中标青洲一、二500kV三芯海缆,高电压等级产品提升附加值,目前330kV/500kV技术壁垒较高,头部企业竞争格局稳定,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持续维稳高毛利率。
在手订单充沛,产能提升支撑业绩增长截止3月7日,公司在手订单91.3亿元,其中海缆系统57.5亿元,陆缆系统21.67亿元,海洋工程12.13亿元,其中220kV及以上海缆、脐带缆占在手订单总额近50%。扣除青洲四合同调整额后,Q4单季度海缆系统实际新签订单约11.77亿元。公司产能稳定提升,阳江基地建设推进,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释放业绩弹性,届时海缆总产值可达75亿。
国内建设提速,海缆龙头出海先发优势依据各省发布的“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海风装机规划量近60GW,目前还有40GW未完成,远期来看海上风电规划约200GW,海风资源潜力十足。2022年公司在荷兰设立欧洲全资子公司,目前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成效,2023年公司海外圭亚那、巴西项目均投产,欧洲海风中长期发展,本土产能有限,公司凭借丰富海外项目经验,或率先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年收入分别为123.4/153.4/199.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76.04%/24.49%/29.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23.2/31.98亿元,对应增速120.8%/24.9%/37.8%,EPS分别为2.7/3.38/4.65元/股,3年CAGR为31.1%。鉴于海风长发展周期,我们给予公司23年20倍PE,给予目标价67.6元(原目标价81.2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开拓缓慢,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海风装机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