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1.新能源汽车 蔚来计划自产大圆柱电池我们认为,蔚来计划自产大圆柱电池,将实现车企对于产业链的向上延伸,以及对于技术+成本的核心环节进行掌握,进一步打通产业链的纵向布局。由于大圆柱电池对于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的使用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多家电池以及车企布局大圆柱电池技术。根据高工锂电,海外市场已有松下、 LG 化学、三星 SDI 等多家电池厂积极布局大圆柱电池,包括特斯拉、通用、宝马等在内的多家中高端车企也在积极考虑大圆柱电池的使用。蔚来此次布局不仅有望加速大圆柱电池产业化的进程,也将助力蔚来汽车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广东省发布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实施方案我们认为,就中国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下充电设备需求也将同步大幅提高。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新增 259.3万台,同比增加176.9%,车桩增量比为 2.7:1,与 2021年同期的车桩增量比为 3.7:1相比,实现快速的提升,未来在政策以及市场的推动下,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持续完善。此外,在全球电动化的背景下,充电桩等设施需求广阔,中国产业链具备较强的供应能力,仍然是充电桩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核心观点:
国内新能源汽车完成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的初级阶段,在驱动力由政策端向市场端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共振。技术革新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有望带来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多方位的提高。持续看好积极拥抱新技术和竞争优势显著/格局优化的两条投资主线,具体包括:
1)复合集流体:具备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设备端、电池端、材料端共同发力,持续推动产业化应用,关键设备、工艺和材料端需求有望提升。
2)钠离子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有望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实现率先应用,具备相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壳体以及电池端技术、产品、产能布局的企业有望获得增量市场。
3)快充:需求持续提升,有望带动负极材料、CNT 导电剂等相关材料技术迭代以及需求提升。 4)长续航以及高能量密度需求下,三元材料高镍化、高电压化、单晶化,硅负极、导电剂以及新型锂盐等需求扩大。
5)制造工艺、电池结构、化学材料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升级,带来包括电池端在内的多环节机遇,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将加固自身护城河。
6)竞争格局清晰,具备较强的护城河标的;技术路线明确,拥有迭代逻辑较强产品的厂商;自身技术、业务实力不断增强,多元化布局带来更多亮点的优质企业。
7)具备国际化供应实力的厂商更加受益于全球电动化发展。
8)上游原材料端价格回归有望带动中游电池端的盈利修复。
9)龙头高成长、高确定性机会,特斯拉、比亚迪及新势力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LG 化学等动力电池供应链。
10)在行业快速增长趋势下,自身优势增强推动业绩有望实现超预期表现的二线标的。
11)产能加速布局有望显著受益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相关标的。
12)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快速发展的氢能源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环节。
13)储能、两轮车等具备结构性机遇的细分环节,以及持续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环节。
受益标的:宁德时代、科达利、璞泰来、天奈科技、宝明科技、骄成超声、双星新材、鼎胜新材、万顺新材、胜利精密、亿纬锂能、当升科技、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容百科技、振华新材、中伟股份、诺德股份、嘉元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天赐材料、孚能科技、鹏辉能源、华友钴业、宏发股份、特锐德、斯莱克、炬华科技、盛弘股份、科士达、道通科技、绿能慧充、英杰电气、通合科技等。
2.新能源 广东省将加快推进 32个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一方面,广东省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领先地区,在供需资源错配导致电力缺口较大的背景下,该省电价位于国内前列,从而使得该区域分布式光伏项目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翠萍表示,广东现有建筑屋顶可安装潜力 62.32GW, 加 上交通、农业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空间,未来广东省分布式光伏市场潜力超过 170GW,约可支撑全省 10%的用电需求。在当前政策的支持下,我们认为广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启运,加快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我们认为,风电向深远海发展趋势之下,深远海发展将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海上风电从浅近海走向深远海,漂浮式平台、漂浮式风机等将有望逐步得到应 用。未来深远海发展趋势明确,看好海工产品(海上基础带来增量空间)、海缆等相关环节。
国家能源局表示储能纳入中央预算资金支持我们认为,国家政策将继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储能发展向好趋势将长期保持。国家能源局将继续完善新型储能支持政策,指导各地加强新型储能规划布局和调度应用,完善配套政策机制,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