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风光大基地持续推进,欧洲电动化趋势明确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新能源汽车欧洲2035年起正式禁止燃油车销售我们认为,此次欧盟正式确定2035年起禁止销售燃油车,反映出欧盟对于电动车推进的决心较为坚定。目前欧洲电动化的空间较为广阔,随着负面因素影响的缓解,欧洲电动车增长趋势仍明确。此外,欧洲电动车市场为国内供应链提供结构性需求,已有如宁德时代、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新宙邦、科达利等多家电池&材料厂在欧洲当地布局建厂,未来在欧洲电动车高增长的趋势下,海外产能投产运行有望带来业绩增量。

美国拜登政府公布充电桩建设新政策我们认为,1)就美国市场来看,通过各项积极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市场电动车销量有望高速增长,充电设施将不断完善,产业链预计实现快速发展。

2)就中国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下充电设备需求也将同步大幅提高。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新增259.3万台,同比增加176.9%,车桩增量比为2.7:1,与2021年同期的车桩增量比为3.7:1相比,实现快速的提升,未来在政策以及市场的推动下,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持续完善。此外,在全球电动化的背景下,充电桩等设施需求广阔,中国产业链具备较强的供应能力,仍然是充电桩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核心观点:国内新能源汽车完成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的初级阶段,在驱动力由政策端向市场端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共振。技术革新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有望带来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多方位的提高。持续看好积极拥抱新技术和竞争优势显著/格局优化的两条投资主线,具体包括:1)复合集流体:具备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设备端、电池端、材料端共同发力,持续推动产业化应用,关键设备、工艺和材料端需求有望提升。

2)钠离子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有望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实现率先应用,具备相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壳体以及电池端技术、产品、产能布局的企业有望获得增量市场。

3)快充:需求持续提升,有望带动负极材料、CNT导电剂等相关材料技术迭代以及需求提升。4)长续航以及高能量密度需求下,三元材料高镍化、高电压化、单晶化,硅负极、导电剂以及新型锂盐等需求扩大。

5)制造工艺、电池结构、化学材料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升级,带来包括电池端在内的多环节机遇,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将加固自身护城河。

6)竞争格局清晰,具备较强的护城河标的;技术路线明确,拥有迭代逻辑较强产品的厂商;自身技术、业务实力不断增强,多元化布局带来更多亮点的优质企业。

7)具备国际化供应实力的厂商更加受益于全球电动化发展。

8)上游原材料端价格回归有望带动中游电池端的盈利修复。

9)龙头高成长、高确定性机会,特斯拉、比亚迪及新势力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LG化学等动力电池供应链。

10)在行业快速增长趋势下,自身优势增强推动业绩有望实现超预期表现的二线标的。

11)产能加速布局有望显著受益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相关标的。

12)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快速发展的氢能源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环节。

13)储能、两轮车等具备结构性机遇的细分环节,以及持续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环节。

受益标的:宁德时代、科达利、璞泰来、天奈科技、宝明科技、骄成超声、双星新材、鼎胜新材、万顺新材、胜利精密、亿纬锂能、当升科技、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容百科技、振华新材、中伟股份、诺德股份、嘉元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天赐材料、孚能科技、鹏辉能源、华友钴业、宏发股份、特锐德、斯莱克、炬华科技、盛弘股份、科士达、道通科技、绿能慧充、英杰电气、通合科技等。

2.新能源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形成项目清单集中式地面电站是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随着硅料产能的释放,光伏产业链价格将回落,收益率提升有望推动后续大基地项目加速落地,为2023年的新增光伏需求贡献增量,光伏装机规模成长可期。

陕西省积极推进风光发电基地建设,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此前,陕西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陕西省可再生能源装机6500万千瓦,风电达到2000万千瓦。根据陕西日报报道,从陕西发改委获悉,截至2022年12月底,陕西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111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38.3%。其中,风电装机规模1179万千瓦。目前,陕北至湖北、神府至河北南网、渭南三大新能源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陕西省的另外两个新能源基地延安和渭南,已建和待建项目充足,正持续推动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大力发展。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6500万千瓦以上。我们认为,伴随各省深入布局双碳目标,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链各环节需求有望持续有支撑。

三家海外储能公司发布全年业绩我们认为,2022年储能市场快速增长,海外储能进入高景气度阶段。相关储能厂商业绩表现良好,Enphase、SolarEdge的22Q4以及22年全年的营收均创历史新高,Fluence的22Q4毛利率继22Q3转正后进一步提升。未来在IRA等政策的支持下,储能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发展,装机量规模的扩大以及盈利的提升有望推动厂商业绩持续增长。

核心观点:(1)光伏光伏项目具备较强的“投资品”属性,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影响行业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链供应能力的增强将提高装机规模上限,长期看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前期季节性因素叠加春节假期,产能释放导致硅料价格阶段性快速下跌。节后硅料+硅片调涨明显,我们认为:主要是基于组件需求具备支撑+前期价格大幅跳水带来下游环节原材料库存处于低位情况下,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博弈。中长期看,硅料产能持续释放,预计硅料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

供需关系错配导致光伏产业链短期量价经历阵痛期,但作为“投资品”属性明显的光伏项目,终端价格和项目收益率水平将对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受益于项目安装速度较快,预计年内量价间将实现自平衡,本轮跌价企稳后,终端收益率提升将刺激下游需求出现明显拐点。

行业发展趋势上,我们认为,1)需求结构上,重点看好价格刺激下的集中式电站的需求反弹;2)新技术应用上,随着N型新技术电池片经济性显现,电池片出货结构中N型特别是TOPCon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将有望在迭代窗口期享受更高溢价;3)看好胶膜在需求刺激下的规模放量+盈利修复、关注支架等辅材环节需求提升机遇;4)硅料价格快速下跌,产业链向下传导。①短期看电池片+组件环节受益上游利润释放,具备较高价格交付订单的组件厂商盈利水平有望提升,除头部厂商外,二三线也有望迎来修复机遇;②中长期看,新技术溢价及具备渠道优势的相关一体化组件厂商竞争力显现;5)颗粒硅产能持续释放,在产业链价格下滑的趋势下,颗粒硅将体现其成本及能耗优势。

行业动态变化之下,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也给予新进入者提供相关机遇,多家企业纷纷转型布局光伏新技术,如2022年11月国立科技公告披露持有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7%的股份,并于2023年1月披露提升至35%,同时,2023年2月9日国立科技披露拟进行原有资产剥离,将全资子公司爱派客(东莞)100%的股权转让给爱派客鞋业,同时公司将更名为广东泉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为科技”),经营范围变更为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国立科技正式入局光伏HJT赛道。根据泉为科技官网披露,山东泉为规划建设年产15GW+异质结电池、20GW+异质结光伏组件以及8GWh+储能产品项目。新技术趋势下,我们建议关注业务转型的新进入者。

受益标的:海优新材、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福斯特、通威股份、天合光能、TCL中环、锦浪科技、昱能科技、禾迈股份、正泰电器、中来股份、联泓新科、中信博、石英股份、宇邦新材、通灵股份、钧达股份、天通股份、国立科技、赛伍技术等。

(2)风电短期来看,风电招标量快速增长:①截止到2023年1月31日,风电项目的招标规模达11.7GW,行业需求有所支撑。根据风电之音不完全统计,1月国有企业开发商共发布风电机组设备采购招标容量为11717.5MW,较去年同期增长33%。23年招标规模同比22年同期显著增长,为后续风电装机需求提供可靠保障;②主机价格震荡下行。根据风电头条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份央企风电中标项目累计3.18GW,共有11家整机商中标。其中陆上风电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2315元/kW;陆上风电不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为2128元/kW;海上风电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3921元/kW,不含塔筒最高中标均价3710元/kW。

受益标的:天能重工、泰胜风能、大金重工、日月股份、天顺风能、恒润股份、广大特材、新强联、长盛轴承、双飞股份、五洲新春、万马股份、东方电缆、亨通光电、宝胜股份、汉缆股份、起帆电缆、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材科技、金雷股份等。

(3)储能核心观点:在能源转型持续深入、能源稳定供应需求明确、储能项目经济性显现等因素的推动下,海外与国内、户储和大储呈现需求共振,预计储能市场步入高景气度赛道。

l户用储能:欧洲地区能源危机以来户储配置经济性凸显、需求高增,成为全球户储的主要增长动力;l大储:国内招中标量持续向上,政策持续完善,激发商业模式优化;上游端电池成本有望下行、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为新能源配储腾出成本空间,储能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加速推动国内新能源配储需求提升;海外美国大储已具备独立运作经济性,IRA法案也将进一步带来美国独立储能初始投资成本的大幅下降,2023年有望大规模放量。

技术的迭代更新、成本的持续下探、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储能产业的内生增长和外生动力将共同促进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好:1)电池:储能系统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将直接推动锂电池需求提升,以及钠电池、钒电池等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具备性能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以及技术实力的企业有望受益;2)逆变器:PCS与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源性强,且用户侧储能与户用逆变器销售渠道较为一致,逆变器技术领先和具备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3)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系统集成看重集成商的集成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对零部件和下游应用的理解,在系统优化、效率管理、成本管控以及应用经验具备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有望在储能市场规模扩大中受益。

4)高压级联:国内风光配储政策力度加强,大容量储能项目有望加速建设,高压级联技术有望迎来机遇。

5)海外储能:欧洲能源紧张,需求加大带来供需错配机遇,海外户用以及工商业储能环节将受益增长。

受益标的:阳光电源、科士达、盛弘股份、智光电气、金盘科技、德业股份、上能电气、锦浪科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派能科技、同力日升、华宝新能等。

3.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新能源装机、限电改善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疫情发展超预期风险。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