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互联网高度普及率及不断提升的企业数字化程度将为 AIGC 产业提供庞大发展潜力,中国市场的可变现的商用场景丰富且规模可观。龙头科技企业例如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在几年前便开始部署 AI 及类 ChatGPT 技术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优先从企业端变现开始实现技术商业化。由于中国有丰富的电商、教育、线上客服、金融、广告、软件开发、提升工作效率等商用场景,提升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诉求会加速该技术商业化渗透,我们认为长期来看 ChatGPT 技术将与 AI 及云技术结合,MaaS 或为长期商业化方向之一。其他应用方向还包括机器人、智能驾驶、服务系统、医疗医护服务、高端制造、成为内容工业化的核心引擎等。
ChatGPT 引领 AIGC 产业发展。 ChatGPT 是 OpenAI 公司推出的文本生成类预训练模型,相比于以往 AI 对话模型,ChatGPT 在跟进问题、上下文语言理解和拒绝不适当请求等多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在上线短时间内吸引广泛关注。ChatGPT 及其他 AIGC大模型与应用在 2022年迎来加速发展,主因在应用落地及技术迭代方面的重要进展。应用落地方面,ChatGPT 访问量在 23年1月已突破 6亿人次,微软 2023年 1月宣布进一步拓展与 OpenAI 合作并将其 AI 模型集成至其主要产品线。在技术迭代方面,ChatGPT 及 AIGC 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更好的大模型(Transformer/BERT/Ne)及更多优质模型的开源)进行训练、更多的数据(GPT-3等文本大模型已突破千亿参数量)和更低的算力成本。所以在中国市场龙头科技公司拥有更强的技术迭代竞争实力, 尤其是在芯片受限的情况下算力的提升需要比较高的投入。
AIGC 产业化方向众多、前景广阔。我们认为 AIGC 在需要高效处理大量客户需求、创意性内容行业以及标准化生产行业均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在诸如归纳性文字工作、代码开发相关工作、图象生成领域及智能客服等领域均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我们认为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云厂商都有能力(数据、算力、模型)来提供类 ChatGPT 的服务,但因为各公司业务各有侧重,各厂商在 AIGC 领域的应用或形成差异化。如百度已宣布其类 ChatGPT 产品“文心一言”即将于3月推出;腾讯的混元大模型是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多模态理解能力于一体。阿里巴巴“鹿班”可短时间内完成大量 banner 图、海报图和会场图的设计,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此外,模型训练成本快速下降也有望为 AIGC 大规模商用提供支撑。目前我国相较国外在 AI 算法和技术层面存在差距,但在数据量及应用场景端相对占优,利用好场景及数据端的优势有望助力缩小差距。
AIGC 产业链已见雏形。AIGC 产业链可划分为基础设施层、中间层及应用层。1)基础设施层厂商主要为中间层及应用层厂商提供预训练模型等基础设施,掌握 AIGC 核心模型和算法能力,具备较高技术门槛,主要通过开放 API和 提 供 MaaS 解 决方 案 进行 变 现, 典 型企 业包括 OpenAI 、 谷 歌 、DeepMind、百度和科大讯飞等;2)中间层厂商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生成场景化小模型,帮助不同垂直领域实现 AIGC 的快速部署;3)应用层厂商主要面向 C端提供 AIGC相关服务,典型企业包括微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