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1年报: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1.1亿元,同比增长58.0%;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16.0%;扣非归母净利0.9亿元,同比增长3.0%; 其中2021Q4营收11.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193.4%,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16.3%,环比扭亏为盈。
分析判断:本部营收快速增长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41.1亿元,同比+58.0%,其中:1)本部:2021年实现营收19.2亿元,同比+20.1%,我们判断表现好于行业主要受益于蔚来等新能源客户贡献增量,其中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营收达7.3亿元,同比+143.3%,占比提升至37.8%(2020年为18.6%),预计随着更多新能源定点的逐步量产,持续高增可期;2)法国百炼:2021年实现营收21.9亿元,同比-8.9%,我们判断同比下滑主要受汽车行业缺芯影响,预计随着缺芯逐步缓解,今年有望实现回升。2021年净利润达1.0亿元,同比+8.0%,扣除法国百炼以及股权激励相关行为产生的影响,本部净利润达0.7亿元,同比-52.0%,我们判断显著下滑主因缺芯导致高毛利率的客户订单下降,产能利用率下降叠加原材料涨价导致利润率承压下行。
毛利率短期承压费用有所下降 公司2021年毛利率达18.5%,同比-5.1pct,其中2021Q4毛利率为18.9%,同比-3.1pct,环比+3.0pct,我们判断同比显著下滑主要受铝价持续上行的影响,而环比回升则体现季度调价机制的运行。公司与主机厂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拉长周期看原材料涨价并不会有影响,但因为和主机厂的调价(或补偿)存在滞后性,导致季度利润率波动,我们判断今年原材料的整体影响有望小于2021年。费用方面,2021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7.0%、2.9%、2.0%,分别同比-0.2pct、-2.3pct、-0.3pct、-0.7pct,费用合理管控,整合效果逐步显现,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再购大型压铸机一体化订单充沛 公司拟再购9台大型压铸机,首批9000T一体化后底板成功下线。若按照2022年度最新的采购计划,公司届时将拥有合计13台大型压铸设备,包括2台6000T+2台9000T+9台潜在的大型压铸机,我们认为公司积极采购大型压铸机,扩产速度不断加快,彰显充沛的一体化结构件及车身结构件在手订单。同时公司全球首套9000T超大型压铸岛于18号在天津雄邦顺利试产,首批9000T大型一体化后底板压铸汽车零部件成功下线,产品性能满足客户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认为公司与力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超大型一体化铸造产品的发展,在设备上具备较大的领先优势,随着在手订单的逐步量产,凭借多年的车身件制造经验(2021年车身结构件收入6.5亿元,同比+84%),有望快速提升良率实现效益化,加速拓展市场,抢先占领一定的份额。 我们判断多数主机厂不会采取特斯拉的自制模式,主因自行生产所需投资较大,包括投建厂房、购置机器、招募人员等,而订单来源的受限将导致规模效应不如作为第三方配套供应商的零部件企业。而对比潜在的同行竞争者,我们认为公司前瞻布局的不仅仅是设备,还有材料工艺研发的多年沉淀及丰富的过程管理经验(表现为高良率),有望一体化大趋势下崛起成为轻量化龙头。
积极拥抱新势力未来轻量化龙头 积极拥抱新势力,驱动业绩高成长。公司是蔚来车身结构件核心供应商,配套全系车型,我们预估单车配套价值3000元以上,其中蔚来ET7已于3月开始交付,ET5预计9月开始交付,大概率成为爆款。此外,公司亦配套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理想等头部新能源车企,有望驱动业绩高成长。 收购百炼,进军全球。2019年公司以约1.4亿欧元收购法国百炼集团61.96%的股权,并将以每股38.18欧元的价格对剩余股权发起强制要约收购。公司与百炼集团在生产工艺、产品线与客户等具有协同效应,借助百炼集团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的本地产研能力之后,全球化布局有望加速,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海外订单。
投资建议 公司是一体化压铸先行者,有望于电动智能变革中崛起成为轻量化龙头。考虑到公司积极拥抱头部新能源车企,收购百炼加速全球化,在手订单的逐步量产将驱动业绩高成长,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和缺芯的影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3 年营收由52.9/65.1亿元调整为52.1/69.4亿元,归母净利由4.0/6.4亿元调为4.0/6.4亿元,新增预计2024年收入和归母净利为88.9亿元和8.8亿元,对应EPS为1.51/2.44/3.36元,对应2022年4月21日32.26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21/13/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项目、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百炼集团整合效果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