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公司研究 - 正文

广和通: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稳健

来源:信达证券 作者:蒋颖 2022-04-2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20年12月24事件:2022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36.98%;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0.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长40.65%。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稳健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Q1营业收入环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由2021年Q4的-35%转正至34%,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恢复。在原材料涨价、疫情反复大背景下,公司业绩保持较为稳定,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坚持研发投入和布局,新品频发且取得多项产品认证,出货量保持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较高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公司供应链以关键业务环节的基础能力升级为组织能力建设重点,人员梳理、专业能力提升工作持续进行,自动化生产在外协加工厂全面推广,在保障交付的同时致力于降低成本。

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双提升,费用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从盈利能力来看,2021年Q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皆有所提升,在整体上游原材料涨价、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能做到有所回升,体现了公司优秀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公司2022年Q1毛利率为22.00%,环比提高0.7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1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88%,环比提高2.6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预计未来随着物料紧缺程度缓解,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加速恢复。从费用端来看,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整体费用管控良好,期间费用率环比下降。公司2022年Q1期间费用率为15.01%,环比减少2.59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0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08%,环比减少0.50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5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78%,环比减少0.37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2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由于金额较小对整体费用影响较小。费用率进一步下降,体现了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提高,在体量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费用支出及管理能力,将成为公司继续深耕市场的核心优势之一。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2022年Q1研发费用支出1.1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88%,费用率环比减少1.48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78个百分点。根据此前年报披露信息,公司研发投入的项目中,5G项目拟在2022年实现量产,公司注重研发,在5GCPE、智能车载模组等领域纷纷发力,为后续进军高价值赛道铺垫,成长空间较大。

存货环比新增量环比再度提高,积极应对上游元器件供应紧张及疫情风险公司2022年Q1库存新增量1.63亿元,累计库存达到9.70亿元。2021年Q2以后公司库存新增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量维持稳定,在2022年Q1新增库存环比再度正向提高,我们预计主要是一方面是2021年下半年公司出货量较多,使用库存较多;另一方面,公司在2022年Q1积极战略备货,用以应对上游短缺涨价以及国内疫情反复等风险。

以“笔电+pos”为基石,深度延伸至“车载+泛IOT”领域,长期成长曲线清晰我们认为公司业务具备三大看点:笔电+POS模组是公司最坚定的业务基石,公司笔电模组绑定大客户流量稳定,未来需求稳中有升;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公司收购锐凌无线,深度卡位车规级模组,将打开新成长曲线;IoT下游碎片化导致爆发点较多且难以把握,公司延伸布局泛IoT,有望率先抓住物联网爆发性机遇。

笔电+POS模组基础稳固,笔电深度绑定大客户,未来需求确定性强。公司在笔电市场拥有丰富经验,绑定笔电龙头大客户,随着整个笔电市场稳步增长,头部集中趋势将进一步凸显,公司大客户优势显著,未来流量资费和PC价格的下降有望提升笔记本电脑模组的内置率,带动公司笔电业务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发展。

收购海外车载模组企业,深度布局车联网业务,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锐凌无线剩余51%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锐凌无线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锐凌无线是世界第一的车载前装模组厂商和北美最大无线模组厂商,在嵌入式车载前装蜂窝模块领域已经积累15年行业经验,通过外延并购锐凌无线深度布局车载业务,将完善公司车联网全球化战略布局。此外,公司在国内市场公司借助子公司广通远驰推出覆盖各种需求低时延、超高可靠性车规模组,纵向丰富车载产品线,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有望给公司发展打开新成长曲线。

其他业务伏笔暗藏,布局泛IoT等风来。公司业务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含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安防等各行各业,目前物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下游垂直应用细分行业众多且具备碎片化特征,一旦爆发点出现,公司有望率先把握客户需求,快速抓住增长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模组行业白马龙头,以笔电+POS为基础,深度布局车载市场,同时在泛IOT行业广泛布局,未来发展空间大。不考虑并表,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44亿元、7.07亿元、9.06亿元,对应PE为21.18倍、16.28倍、12.7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新冠疫情反复蔓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