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今年7月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加快充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对标国际领先标准,制修订汽车节能减排标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随着国产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建立全球竞争力。据中汽协,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完成368.2万辆和357.8万辆,同比增长101.9%和97.9%;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完成103.3万辆和98.7万辆,同比增长101.9%和97.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完成0.24万辆和0.21万辆,同比增长170.7%和130.7%。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普遍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1-9月比亚迪、上汽、特斯拉、东风、吉利等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117.9万辆、69.2万辆、48.3万辆、33.3万辆、21.8万辆,同比增长247.5%、45.6%、57.9%、180.0%、383.9%。新能源汽车出海同样取得突破,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销往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地区。
多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整车、零部件厂商协同效应持续彰显。据各地区公布的数据,上海以上汽、特斯拉等整车企业为核心,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1032亿元,同比增长57.2%;合肥经开区以江淮、大众安徽、蔚来为龙头,集聚斑马智行等逾70余家企业,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4.4%;常州围绕比亚迪、理想汽车等整车生产基地,并具备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重庆两江新区睿蓝、赛力斯、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品牌陆续量产;西安高新区聚焦比亚迪等龙头企业,越博、法士特、汉德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相继投产,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速达600%;肇庆拥有小鹏汽车、宁德时代双龙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220亿元,同比增长99%。
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不断推进,行业转型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整车层面,新能源车型由早期的油电共线转向专业化平台,动力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显著改善了车型的竞争力,继而为车企带来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自主品牌、新势力相继崛起,可关注销量增长、结构改善的自主乘用车企业。零部件层面,车企对新能源车型配置策略普遍激进,叠加销量的迅速提升,各类新兴技术得以快速渗透,可关注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主线的零部件供应商。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