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机正式亮相,预计最早将于2023 年开始生产,未来售价有望降至2 万美元以下。擎天柱在运动控制展现出良好性能,已经可以较好模拟人类实现手部的精细动作;环境感知层面,基于自动驾驶技术可配合运动部分完成浇花、搬运包裹等动作,且流畅度和自然度较好。AI Day上特斯拉同时更新了FSD 技术和Dojo 芯片的最新进展,在数据积累、模型优化、算力建设等层面均有显著的提升及规划,未来将有效赋能人形机器人的性能优化的应用场景探索。
2022 AI Day 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亮相,亮点突出10 月1 日,在特斯拉2022 AI Day 活动上,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亮相,成为第一个没有外部稳定辅助、没有遥控、没有外带电源,完全依靠AI 算法、自身电池电控和高集成电驱执行器驱动的人形机器人。
擎天柱身高约170cm,体重73kg,采用特斯拉SoC 芯片,全身拥有超过200 个自由度,配置了2.3kWh 电池和28 个驱动模块,静坐和快走功耗分别为100W和500W,支持WiFi 和LTE 网络连接。
模拟人类动力学特征,运动表现流畅,可完成部分工作特斯拉基于对人体在各种运动模式下的动力学特征,对擎天柱机器人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各部位的压力感知进行精细化的运动模式学习,使得机器人在运动的流畅性和自然性上表现出良好性能,可自主完成浇花、搬箱子、双手搬运钢条等工作,未来有望通过数据积累和模型训练,胜任更多的复杂工作。
FSD 技术和Dojo 芯片取得进展,未来关注数据积累及算力提升赋能AI 发展特斯拉自研Lanegraph 工具,基于道路驾驶场景下的真实数据采集,可快速生成道路模拟场景,生成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在部分自动驾驶任务上实现识别准确率的大幅提升;算力层面,特斯拉计划2023 年建成以DojoD1 芯片为核心的超算集群,以更好地满足神经网络训练的算力需求。
擎天柱催化产业链市场发展机遇,关注零部件及AI 环节发展人形机器人打开核心零部件市场空间,关注具备高精度小型化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和直流伺服电机)研发实力的优势标的。特斯拉将整合原有自动驾驶和工业机器人供应链厂商资源发展人形机器人,建议关注已进入特斯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厂商的供货和技术进展情况。
环境识别决定机器人感知能力,多模态传感器及处理芯片需求有望加速成长。特斯拉在AI 商用领域标杆作用凸显,关注国内厂商在AI 模型、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进展。
风险提示AI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及出货量不及预期;特斯拉供应链迁移产生规模效应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