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需求带动行业高增速,总体盈利不断增加:营业收入方面,2021 年板块营业收入为9522.14 亿元,相较2020 年度的5841.88 亿元同比增长63%;2022 年Q1,板块营业收入为2988.96 亿元,相较2021 年Q1 的1592.57 亿元增长87.68%,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归母净利润方面,2021 年,板块归母净利润为758.79 亿元,同比增长204.68%;2022Q1,板块归母净利润为326.26 亿元, 同比增长215.63%。毛利率方面,2021 年,板块毛利率为20.40%,相较上年19.75%有所增长;2022 年Q1,受行业成本上涨传导的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 预计Q2 各环节盈利将有所恢复,毛利率水平将有所回升。
产业链量价齐升,供需紧缺环节利润高增。收入方面,2021 年由于量价齐升, 三元正极及前驱体、磷酸铁锂、负极、6F、导电剂、结构件均实现大于100%的高速增长。由于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和磷酸铁锂产销两旺,上游资源、磷酸铁锂22Q1 收入呈加速增长态势。净利润方面,6F 和PVDF 领域2021 年实现超50 倍和170 倍增长;其他主要环节2021 年利润增速:铜铝箔(+683%)>上游资源(+675%)>负极(+363%)>磷酸铁锂(+207%)>导电剂(+176%)。
利润向上游转移,电池盈利承压:2021 年毛利率同比变化:6F(+22pct)、上游资源(+11pct)等领域盈利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导电剂(-5pct)、设备(-5pct) 等领域有一定下滑。22Q1 相比21 年毛利率变化:上游资源(+16pct)、PVDF (+10pct)、6F(+9pct)等领域有较大幅度增长;电池(-4pct)、设备(-3pct)、结构件(-3pct)等领域有一定下滑。
电池顺价较慢短期盈利承压,中游材料成本传导顺畅:电池:电池厂顺价节奏分化,国外车企采用金属联动定价,国内车企顺价22Q2 落地,22Q1 受上游成本传导影响,短期盈利承压。储能和电动工具由于业务To C 端,顺价速度优于To B 端动力电池。正极:三元成本传导顺畅,盈利能力维持,低价库存实现利润增厚。21 年磷酸铁锂正极ROIC 改善明显,22Q1 盈利能力继续提升。负极:石墨化自供比例影响企业毛利率,板块总体毛利率稳中有升,预计随着负极环节涨价落地盈利有望修复。隔膜:21 年需求旺盛促使产能利用率改善,毛利率净利率稳步提升,22 年有望维持紧平衡,价格略微上涨。电解液:22Q1 毛利率较21 年大幅提升6pct,自供六氟磷酸锂显著提升盈利。然而随着整体产能释放,近期电解液价格已经开始向下回落。辅材:铜铝箔盈利显著改善,NMP 价格上涨驱动碳纳米管量价齐升,大宗成本压制结构件、设备盈利。
投资建议: 碳酸锂价格高位,关注循环回收企业:关注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天奇股份、芳源股份、光华科技、中伟股份、格林美、旺能环境、浙富控股等。 供给有瓶颈环节以及细分领域中具有显著优势的电池材料企业:关注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嘉元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容百科技、当升科技。 关注新技术对细分格局的改善:关注紫江企业、振华新材、天奈科技、德方纳米、科达利。 电池环节顺价通畅企业: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派能科技、鹏辉能源。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产业政策及补贴变化风险;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技术路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