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CAR-T 行业已经在血液瘤前线治疗、实体瘤治疗、同种异体治疗等多维度迎来突破,国产 CAR-T 产品也成功出海:1) 传奇生物的 Cilta-cel 凭借接近 100%的 ORR和优异的长期有效性数据,成为首款成功出海的血液瘤 CART;2) Gilead 和 BMS 的 CD19CAR-T 先后获批 2L LBCL 适应症,潜在患者人群显著扩大;3) 科济药业的潜在全球 First-in-class 的 Claudin18.2CAR-T 进入确证性 II 期临床,接受 CT041治疗的患者出现 CR;4) Caribou 和 Precision 的通用型 CAR-T疗法均展现了超高的 ORR,长期药效值得期待。随着研发、生产和支付体系的完善及出海的推进,国内 CAR-T 企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
血液瘤前线治疗顺利推进,潜在患者显著扩大。自 2017年两款 CD19CART 获批用于治疗 3L+ r/r LBCL 以来,目前全球已有两款 CD19CAR-T 产品将治疗适应症前移至 2L LBCL。已获批的两款 BCMA CAR-T 也已经在积极布局多发性骨髓瘤前线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我们预计 CAR-T 将在早线血液瘤患者中更好的彰显“治愈”潜力。
CAR-T 安全性持续改善,门诊治疗值得期待。CAR-T 的主要不良反应为CRS 和 ICANS,随着 CAR-T 产品设计逐步精进,近期上市或临床阶段的CAR-T 产品的安全性上已经实现大幅改善。以 BCMA CAR-T 产品为例,CT103A 和 CT053的三级以上 CRS 和 ICANS 发生率均为 0%。科济药业已经在 CT053的美国注册 II 期研究 LUMMICAR-2中纳入 out-patient 治疗,如果成功,将能大幅降低总治疗成本。
实体瘤 CAR-T 多靶点在研,已经显示疗效信号。过往 CAR-T 被认为难以突破实体瘤肿瘤微环境。近期,随着科济药业 CT041(CLDN18.2CAR-T)的早期临床显示“合适的 TAA 选择+升级清淋方案”有机会实现良好的疗效。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针对实体瘤 CAR-T 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靶点涵盖 CLDN18.2、MSLN、GPC3、B7-H3等。
生产难题逐步攻克,支付手段创新迭代。CAR-T 产品制备复杂,生产成本高昂。国内已上市两款 CAR-T 产品的终端价格在 120万元以上。为了降低成本,国内 CAR-T 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原料自产或国产化替代的尝试,其中科济药业已经实现了慢病毒的自主生产。支付方面,国内两款 CAR-T 产品上市以来,商保/惠民保等医疗保险的覆盖逐渐完善。
考虑到实体瘤患者群体显著大于血液瘤,且缺乏有效的后线治疗手段,建议关注临床进度领先且产品具备疗效优势的科济药业 (2171HK)。建议关注在血液瘤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和成功出海经验的传奇生物 (LEG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