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疫情影响需求,行业规范化利好格局。行业方面,疫情冲击需求,外资巨头亦受挫,行业规范利好格局。根据国家统计局,22H1 化妆品限额社零增速为-2.5%,较去年同期放缓,抖音成为线上增长新动力,根据萝卜投资数据,22H1 抖音美妆占比天猫环比提升7pct 至23%。今年1-8月一级市场美妆融资金额为47.4 亿元,去年全年为283.5 亿元,行业热钱减少,同时化妆品新规落地,化妆品新品备案资金成本、时间周期提升,双重压力下新锐品牌发展受限制;国际美妆巨头受供应链基础设施、线上多平台反应灵活程度等因素影响,疫情下表现分化,欧莱雅集团上半年在中国市场获得增长,雅诗兰黛、资生堂集团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行业格局有所优化。
化妆品:头部品牌商抗周期能力更强。上市公司方面,我们统计17 家公司数据,22H1 板块收入为233 亿元,增速为6.7%,22Q1/22Q2 增速分别为13.4%、0.1%,一季度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仍实现稳定增长,二季度受国内疫情影响增长乏力;22H1 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8.6 亿元,同降22.2%,其中22Q1/22Q2 增速分别为-4.9%、-34.5%,业绩端表现弱于收入端,行业净利率下降。分赛道看,我们统计的6 家品牌商上半年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0%、+7.5%;3 家上游原料及代工厂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1%、-95.1%;3 家代运营商上半年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3%、-67.4%;品牌商抗周期能力较强。个股方面,贝泰妮、华熙生物、珀莱雅依靠扎实产品力、灵活营销力取得较高增长,上半年业绩增速分别为49.1%、31.3%、31.3%,上海家化总部位于上海,工厂物流受限,二季度冲击较大,上半年业绩下滑44.8%,科思股份受海外需求复苏、产品涨价、产能释放等多重利好因素,业绩逆势大幅增长,上半年业绩增速为69.8%。
医疗美容:疫情影响需求,上游厂家表现分化,爱美客收入业绩高增。行业方面,疫情影响线下客流,行业需求受到抑制;上游重组胶原蛋白厂家备受关注,资生堂、华熙生物两大公司切入赛道,远想生物旗下三类再生产品“爱缇恩mADM”重磅推出,注射类产品供给持续创新。行业监管精细化,“水光针”正式纳入三类器械管理,利好现有正规产品销售,如嗨体、娃娃针等。上市公司方面,我们统计上游5 家上市公司数据,22H1医美业务合计收入为24.2 亿元,同增30.3%,归母净利润为23.8 亿元,同比下降18.8%;下游3 家医美机构上半年收入增速为14.2%,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重点公司方面,爱美客、华东医药上半年收入分别增长39.7%、130.3%,主要得益于再生产品的顺利推广、溶液类注射产品的消费粘性、海外业务的复苏,爱美客上半年业绩增速为38.9%,净利率基本维持稳定。
投资建议:化妆品方面,功效性护肤品领域及新兴电商渠道高景气度无忧,下半年疫情改善、电商旺季、多平台大单品重点打造等因素有望带动公司增长;同时新锐品牌面临在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下降、新规落地后推新门槛提升双重压力,外资巨头对新兴电商平台布局谨慎性等,一定程度上给予传统国货品牌追赶时间窗口,为国货品牌带来份额提升机会;我们持续看好在行业不断变化中夯实内功(如研发生产能力、数字化营销能力,优化组织效率等)的公司,重点推荐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科思股份。医美方面,6 月以来伴随疫情控制,线下客流获得好转,我们预计下半年行业在需求滞后、疫情改善等因素下需求有望复苏。我们看好上游龙头厂家爱美客,有望率先受益行业复苏,溶液类产品用户基础良好有望实现稳定增长,新品濡白天使针持续放量,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加速增长。
风险因素: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利润率下降风险;新品推进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