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龙头,航线网络广覆盖中谷物流为国内集装箱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截至 2021年底,公司拥有船舶 110余条,运力约 240万载重吨,集装箱约 40万 TEU,综合运力位列内贸集运企业第二。公司深耕内贸集运近二十年,以水运为核心,逐渐向陆地拓展,构建多式联运服务模式,目前公司航线已经覆盖国内主要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拥有 60余沿海航线,30余长江航线和 160余珠海航线。
业绩增长稳健,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随着国内集装箱物流需求提升,叠加公司航线网络布局逐渐完善,近 5年公司营收 CAGR 达 24.7%,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3亿元,其中水运业务占比83%。2018年以来,公司毛利率与归母净利率稳步提升,2021年公司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21%和 20%,较 2018年分别提升 11pct、13pct 。
需求端:多重利好助力内贸集运发展,多式联运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数据,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占铁路总运量的比重、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占总吞吐量比重以及内陆运输集装箱化率分别为 7%、29%和 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50%、80%和 75%的水平,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目前国内公路/铁路/水运运输占比分别为 75%/9%/16%,根据克拉克森研究,海运及公路运输的每单位运输碳排放强度分别为
14、159克/吨公里,以水路运输为主的集装箱运输具备节能减排的优势,“散改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根据《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目标到 2025年,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 15%以上,多式联运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供给端:内贸集运三足鼎立,运力短缺为运价提供支撑政策限制外商从事国内水路运输业务,内贸集运市场相对独立,行业优胜劣汰下,目前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资源逐步向头部企业倾斜,竞争格局向好。
2021以来年,内贸集运运力供给紧缺,一方面,在疫情期间企业运力投放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外贸景气度上升下部分内贸船舶转向外贸,导致沿海省级运输集装箱船载重量同比下滑,为短期内贸集运价格提供支撑。
公司看点: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控本能力打造强护城河1)散改集&多式联运背景下成长属性凸显。公司率先整合铁路、公路等资源,推进多式联运服务,目前已经整合超过 2000家拖车公司,2.7万辆集装箱卡车,截至 2021年,公司多式联运业务收入占比已达 60%以上,随着国内多式联运渗透率提升,公司作为龙头业绩有望获得快速增长;2)近洋航线有望带来新增长。公司抓住外贸集运景气度上行的机遇,开辟外贸航线,并投入 11艘船舶用于外贸,有助于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3)新船订单即将交付,大船加小高箱有望推动散改集落地。2021年公司新签订 18艘 4600TEU 船舶订单,预计将于2022年四季度陆续交付,公司运力有望大幅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打造加强型小高箱,较小平箱节约近 12%的运费,为客户降本增效,加快国内散改集落地;4)强控本能力打造护城河,新船有望进一步加强成本竞争力。公司打造了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盈利能力大幅领先同行,2021年泛亚航运/安通控股/中谷物流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 17/18/24亿元,2020年公司单位计费箱量成本为 1765元/TEU,较同行低 432元/TEU,强控本能力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强护城河,公司新绿色船舶订单 EEDI 低于要求 20%以上,有效节约燃料油的使用,有望进一步提升成本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目前国内“散改集”和多式联运运输模式仍处于较低水平,提升空间较高,公司作为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龙头企业,凭借其积累的物流网络资源,有望随着行业 的发展获得较大成长空间,同时,公司新拓展外贸航线,有助于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预计 2012-2024年公司 EPS 为 2.01、2.09、2.09元/股,给予 2022年11倍 PE,目标价 22.1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散改集及多式联运落地速度放缓风险;内贸运力增加风险;
外贸景气度下滑风险;油价上涨风险。